常识在线

航海世界记录

首创航海世界记录
   15世纪,明成祖在位期间(1405?1433),曾派郑和率航队七次下西洋(即今南海以西),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在明宣德六年到宣德八年(1431?1433年),郑和第七次远航,共出动船舰62艘,共载27550人,其中很大的船长150米,宽60米,舵杆长11米,张12帆,可容千余人。从船队规模、装备、技术、航运能力上,都远远超过哥伦布和麦哲伦所率领的船队。
   至少在7000年以前,我国就发明了木桨、筏及独木舟。春秋时期的吴国能设计制造五种船;战国时已能制造两层甲板的楼船;汉代时不仅出现了三四层以至十层的楼船、具备不同功能的战船,而且发明了可以往返拨水的橹、掌握航行方向的舵、利用风力推动船只前进的布帆,为唐宋以后造船技术走向鼎盛创造了条件。南宋年间,已能制造长一百多米,宽十多米,载1千多人的大船和采用“湖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屋”的综合型新式桨船。这是当时世界上所没有的。
   中国很早就采用多桅、多帆技术,能充分利用风力,船体吃水浅,阻力小,速度快。唐代船工已经用桐油石灰弥缝,使船体不易渗水。宋元时期又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使各舱严密分隔,虽有一舱两舱漏水,也不至于全船沉没,这项技术西方到18世纪才掌握。中国木船船型有近千种,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地理环境和运输要求来选用。13世纪时,又改进了船帆形状,使它能承受较大的风力,并便于调整角度和面积,可以利用各种风向航行。西方的帆船到16世纪才做到这一点。汉代时,我国就出现了船尾舵,比西方要早近400年。以后又发明了正舵、副舵、三副舵等多种型式的舵,可以适应各种船只航行的需要。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探索大西洋

下一篇:太阳能飞艇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