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外科皮肤科病症的食疗


(一)概说 外科的概念是与内科相对而言的。在古代,外科仅仅包括一些体表的病症和外伤性的疾病,其余大部分疾病都属于内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体内部的疾病转而由外科治疗。目前,可以这样粗略地划分外科与内科: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疾病归属内科,以手术为主要方法的疾病归属外科。而某些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那么两科均包含此病。当然,说外科以手术作为主要治法,亦并不排除运用药物治疗。有时通过药物治疗后达到治愈或缓解,也可推迟甚至取消手术。一般说来,目前外科包括五大类疾病: 损伤:由外部的因素引起人体组织的破坏,例如:内脏破裂、皮肉破损、烧伤等等。 感染:由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体表感染,或体内某些局限性的感染,例如淋巴结核、阑尾炎、肝脓肿等等。 肿瘤:目前,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属于肿瘤治疗的较好方法。良性肿瘤切除后,当然效果很好。对于恶性肿瘤,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就能达到根治或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的作用。因此,一部分肿瘤归外科治疗。 畸形:可以通过手术整复。 其他性质的疾病:如肠梗阻、尿路梗阻、胆结石、肛门病等等。 在祖国医学中,亦有外科与内科之分,其范畴与病因虽非完全一致,但还有某种一致性。祖国医学认为外科疾病的病因包括邪和正两个方面。“邪”指外来的致病因素,“正”指人体的体质与抵抗力。外来致病因素包括感受六淫邪气,即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等发生异常的变动时会使人患病。风性上行,人体上部的疾病如急性乳娥、颈痈、头面丹毒等,为风邪致病;暑天又热又湿,汗出渍肤,易患痒、疖等,为暑邪致病;秋日干燥,皮肤干燥皲裂,为燥邪致病;冬日寒冷,气血凝滞,易生冻疮、脱疽等,为寒邪致病。外来致病因素还包括感受特殊之毒,如虫毒、蛇毒、疯犬毒、漆毒、药毒、食物毒。外来伤害如跌仆损伤、水火烫伤等亦能致病。人体的体质与抵抗力方面指情志精神活动的异常、饮食不节、性生活的过度,使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抵抗力下降,导致疾病的发生。 祖国医学外科分为疮疡、皮肤病、肛门病、肿瘤等数类。疮疡是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包括痈、疽、发、疖、疗、流注、丹毒、走黄、内陷、瘰疬、流痰、臁疮。皮肤病包括疮、疳、丹、斑、疹、瘖痘、癣、疥、疣等。肛门病包括痔、漏、肛裂、肛痈、脱肛。肿瘤病包括瘿、瘤、岩、失荣、翻花疮、锁肛痔等。 这里着重谈谈皮肤疾病。 皮肤病就是发生在皮肤的疾病。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它包括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个方面。表皮属于复层的鳞状上皮组织。真皮主要为结缔组织。皮下组织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皮肤还有许多内含组织,如毛发、爪甲、皮脂腺、小汗腺、大汗腺、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神经等。 1.生理特点 由于皮肤有这么复杂的结构,当然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首先它具有屏障作用。皮肤富有弹性,能抵抗外力的牵拉与压迫,当然这必须在一定的范
围以内。对于摩擦的损伤,皮肤能通过增生来进行保护。皮肤表面有角质层,这是电的不良导体。皮肤有黑色素颗粒,能反射与吸收紫外线,所以对光和电有防护作用。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还能耐受弱酸和弱碱的腐蚀,也能阻止微生物的进入。皮肤还具有调节作用,能够调节体温。通过皮肤浅层的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以及汗液的蒸发,使体温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皮肤具有感觉作用。皮肤包含各种不同的神经感受器和神经末梢,通过不同的途经把感受器得到的信息传送给大脑,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就能产生各种复杂的感觉,如冷、热、痛、痒、干、湿、硬、软等。 皮肤具有代谢作用。由于皮肤也是人体的一部分,人体体内所进行的代谢活动,在人体的体表同样也在进行,所以皮肤还进行着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其代谢的产物可以通过出汗排泄到体外。 2.病理特点 引起皮肤病的直接因素很多。物理因素,如摩擦引起鸡眼、褥疮,冷热引起冻疮、烫伤,日晒引起晒斑,射线引起皮炎。化学因素,如接触化学物品引起接触性皮炎。生物因素,如疥虫引起疥疮,真菌引起癣,病毒引起疣等。饮食因素,如缺乏维生素引起维生素缺乏性疾病,进食某些食物会引起过敏性疾病。代谢因素,如脂肪代谢障碍会引起黄色瘤。内分泌因素,如妊娠会引发黄褐斑,青春期可发生痤疮。神经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引起斑秃、神经性皮炎。遗传因素,如白化病等与遗传有关。免疫因素,如免疫过度会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症等,免疫缺陷导致感染性皮肤病反复不愈。人体体内的病灶和内脏的疾病,也会引起皮肤病,如糖尿病引起疖病,肝脏病引起瘙痒。 皮肤病发生后往往具有如下症状: 痒:很为常见。患者往往因此而搔抓。痒有时是阵发性的,有时是持续性的。可以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发于全身。中医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里的心指人的主观意识,说明痛痒是人的主观感觉,而且认为痒可由风、湿、热、虫、血虚等引起。风痒表现为时发时止,来去迅速的痒。湿痒为疱疹滋水溢渍的痒。热痒为皮肤红肿灼热的痒。虫痒为虫咬引起的痒或痒如虫行。血虚之痒可见到皮肤干燥落屑,或者浸润肥厚。 疼痛:是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引起的感觉。疼痛有时为针刺样、灼烧样、刀割样。中医认为“不通则痛”,而且认为痛可由寒、热、气滞、血瘀、虚损等因素引起。寒痛为痛有定处,不红不热,遇暖痛缓。热痛时皮肤又红又热,遇冷痛缓。瘀痛肤色紫而酸痛,舌有瘀斑。气滞痛游走无定,刺痛或胀痛。虚痛往往用热敷或按压后感到舒服,实痛则拒绝按压。 麻木:这是一种发麻的感觉,或者感觉迟钝,触之不觉。即如中医所言:“邪在于络,肌肤不仁”。中医认为,气血虚弱,流通不畅,不能濡养肌肤,能导致麻木。 除了上述症状之外,皮肤病还有各种各样皮肤损害: 斑疹:是皮肤表面颜色的改变,不隆起不凹陷。中医认为气分血分有热会引起斑疹。 丘疹:为局限性的高出皮肤表面的隆起。中医认为由血热、风热引起。斑块:高干表皮的扁平硬块,境界明显,大小不等。中医认为由气血瘀 滞引起。 结节:如绿豆或豌豆样的突起。中医认为由气血所凝聚。
风团:皮肤上突然发生的、又迅速消退的水肿隆起。白色的为风寒引起,红色的由风热引起。 水疱:为高出皮肤表面内含液体的突起。中医认为由湿热或热毒引起。脓疱:指疱内含脓液,溃破后有脓液结痂。中医认为由热毒炽盛所致。鳞屑:表皮脱落,如鳞屑。中医认为,干性鳞屑由血虚风燥引起,油性 鳞屑系湿热蕴蒸所造成。 糜烂:系由水疱、脓疱破溃后露出的潮湿面。中医认为由湿热引起。痂:当皮肤患病后渗液、出血,或流脓干燥后即结为痂。中医认为,脓 痂为热毒,血痂为血热,滋水结痂为湿热。 抓痕:抓搔留下的线状痕迹。 色素沉着:皮肤改变为褐色。中医认为是气血不和或肾虚引起。 苔藓样改变:皮肤增厚、粗糙,像苔藓样。中医认为由血虚风燥引起。 皲裂:皮肤肥厚干燥开裂。中医认为由血虚风燥,或者寒胜所引起。 3.保健重点及措施 为了防止外科及皮肤科疾病的发生,或者帮助已发生皮肤病的患者尽早治愈,在预防保健方面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之对外科及皮肤科疾病的防治知识有充分了解,从而可以主动地避开一些致病因素。例如因接触某些药物、化妆品、化工产品后引起皮炎的,应记住不要再接触此类物品。由于使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药物性皮炎的患者,则应禁止再用此类药物。对于患了瘙痒性疾病的患者,应避免搔抓,也应防止用硬物搔刮。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应用、接触有关的致敏食物、药物或器物。对于肢端缺氧和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应禁止吸烟,保持室温,加强保暖。对于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按规定时间用药。 (2)加强劳动保护。凡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隐藏着外科皮肤科致病因素的,要改善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并且根据不同工种,采用不同的防护剂和清洁剂,减少对人体体表的刺激。 (3)对传染性疾病要做好隔离。外科及皮肤科传染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白癣等,其病原微生物经体表或患部排出(例如创口分泌物、皮肤脱屑等),如果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这些排出物,往往会感染同样的疾病。因此对这些患者要做好隔离工作。有条件的患者应与其他人分室居住,条件不够的可以作床边隔离,即患者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床周围,其他人不要走近患者的床,不要与患者直接接触。被患者的创口分泌物或皮肤脱屑所污染的物品、器械、敷料等必须严格消毒处理,不易处理的敷料应予焚烧。凡是患者接触过的污染物品如衣服、被单、毛巾等,应严格灭菌,再清洁处理。 (4)注意环境清静卫生。病室应经常进行打扫、灭害。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我国民间每至端午节以苍术50克,白芷50克进行烟熏,以消毒空气。此法亦可用于平时室内消毒。安静的环境能使病员得到较好的休养,室内应避免噪音。窗明几净、温暖干燥、整洁舒适的室内环境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5)讲求饮食宜忌。饮食对于外科皮肤疾病有较密切的关系。适当的饮食,能增进患者的营养,有利于治疗;不适当的饮食则有可能使病情加重。例如,过敏性疾病往往忌食鱼腥虾蟹和酒类等,如果不忌食,会使疾病加重。
对于一般性的皮肤病,也应忌食这类食品。对于感染性疾病,往往有红肿热痛,呈现阳性表现,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而应进食清淡素净食物,既易于消化,也能增加维生素,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如果发热体温较高,恶心呕吐,则不但要求食物素净,而且要给予流质饮食,如豆浆、藕粉、米汤之类,可放少量糖,不宜过甜,以免生湿。还可频频饮服西瓜汁、绿豆汤、梨汁、西红柿汁,以收养阴清热之功效。一些特异性感染,无红肿热痛,往往呈阴性表现。还有一些患者,体质虚弱,患病后亦表现为阴症虚症,应进食富于营养的食物,尤其是含蛋白质的食物。一般可吃些牛奶、鸡蛋、豆制品等。偏于阴虚者可服乌龟、甲鱼之类,偏于阳虚音,可吃些牛肉、牛骨髓、黑鱼等。对于虚症的疮疡溃脓阶段,由于气血两虚,不能起发托毒外出,可用笋尖,母鸡(去头足)烧汤内服,以协助治疗。肛门病应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经常喝水,以帮助大便正常排泄,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大便秘结。咽喉有病,应多饮萝卜汁,或用酱萝卜佐餐,或口含青果,以清火化痰。总而言之,应该注意饮食的禁忌,也要注意患者的营养。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