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血栓形成等因素,常使这个区域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组织软化、坏死、水肿。一旦脑血管阻塞,病人会突然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症状,“中风”也就发生了。 有低血压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晚间睡眠时血流缓慢,血液中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容易沉积,睡眠时的血压又较白天下降,脑供血不足,也可引起脑血管阻塞。这也是清晨醒来时突然发现肢体偏瘫的原因。这种现象叫“半夜猝中”。有的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心肌梗塞或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纤颤,使心脏不能有效地搏血,以至脑血管供血不足,发生“心泵”障碍而导致缺血性中风。这种病人的血压可以不高,有的甚至偏低。 可见,缺血性中风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压高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血压不高也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不是凡有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就会发生“中风”。国外有人做过研究,只有当动脉腔狭窄到80—90%以上时,才会影响脑血流量。 总之,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应积极控制血压,预防“中风”。血压不高的老年人也不能麻痹,也要预防“中风”。 (赵宝椿)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