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年仅40岁。 1874年,英国人格雷用一台比赖斯先进的电话机在华盛顿进行了表演。恼人的是,他的表演也没有得到支持,当时权威的电子技术刊物《电报人》评论说,用电传送人的语音“没有直接的实用价值”,“不过是一种科学玩具而已”。格雷在失望之余,中止了研究。 就在这时,贝尔出现了。 贝尔是一个善于动脑思考问题和有坚定意志的发明家。他从小就很爱动,喜欢拆装一些玩具或者解剖小动物,十六七岁时,他还设计过使用起来很省劲的水车。后来,他考入了爱丁堡大学,毕业后又进了伦敦大学研究声学。以后他又来到美国,入了美国籍,在波士顿大学任语音学教授。当时,电报刚发明不久,人们对电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印象,贝尔也怀着浓厚了兴趣在业余时间进行研究。 1875年6月2日,贝尔仍像往日一样从事“多工电报”即一根电线上同时传送几份电报的研究。他让助手华特生看管发送机,让电磁铁一个接一个地振动起来。他自己在隔壁房间,把接收机放在耳边听,逐一地调整它们的弹簧。 突然,贝尔从接收机中听到一阵“哗哗”的轻微噪声。他先是一愣,随即就冲进发送机房喊道:“你在干什么?什么也不要动,先让我来看看。”华特生告诉他,是发送机里的一个弹簧突然不振动了,用劲扳动它,电路还是不能断开,而磁化了的钢条却在磁铁前振动着。 这个偶然发生的现象,触动了贝尔的灵感,如果能制造出一种可随声音强弱而变化强度的电流,然后使这个波动电流通过导线传到另一端的接收机上,再通过薄膜的振动,把这种电信号还原成声信号,人们不就可以通过导线通话了吗? 贝尔根据这个设想,开始和助手华特生一起研究电话机。他们把自己的住所当成实验室,把电线从房间的一头拉到另一头,在电线的两端装上仪器。他们对着各自一头的仪器喊话,可是要么听不到声音,要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走廊传来的,从来没有从仪器里传过来。好在他们的邻居很耐心,允许他们把电线拉过自己的房间,而且长时间地忍受着他们毫无结果的喊叫。 终于,事情有了转机。在经过不断地改进之后,贝尔的电话机趋于成熟了。说起来,人类利用电话机进行的第一次通话实在是很有趣的,因为那竟是一声求援的呼声。 1876年3月10日,他们和往常一样开始了试验。贝尔在往电池中加入硫酸时,不小心让硫酸溅到了腿上,顿时像被火烫了似的,疼痛异常,不禁呼喊起来:“华特生,你快来呀!”谁知远远隔开几个房间的华特生竟真的在电话机里听到了贝尔的呼救声,连忙奔了过来。他奔过来后的第一个动作不是救贝尔,而是紧紧地拥抱着贝尔,祝贺试验终于成功。 贝尔制成的“电磁式电话机”,基本原理与现代电话是样的:说话人口中传出的声波使话筒里的铝膜发生振动,铝膜又使电话线中产生变化电流,在听筒那端,这种变化电流还原成振动声波,传到接话人的耳中。 早期的电磁式电话机,都要自带手摇发电机和蓄电地,而且一部电话只能和一个用户通话,实际就是专线电话。到了19世纪末期,人们创造了“共电式电话机”,千家万户共同使用电话局里的电源。同时,人们又研究出了“电话交换机”,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总机”。后来,又产生了不需要通
过接线员,便可以自动拨号通话的自动式电话机。到了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电子式自动电话机,这种电话机在使用时,还能与第三者交谈,开创了多头通话的先例。 1922年8月2日,贝尔去世了,定于8月7日举行葬礼。美国人为了纪念贝尔,在这一天特地停止使用电话,使全美国所有的电话机都变成了“哑巴”,让大家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没有贝尔发明电话机,人们将会感到有多大的不便!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