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一)珠穆朗玛峰

珠峰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线上,东经 86° 55′39″北纬 27°59′15″,海拔 8848.13 米,是当 今世界很高峰。其形状象一座金字塔耸立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群峰之上。如果天气晴好,在一百多公里以外就能看到其顶峰。白天登顶,可见茫茫云海,傍晚登顶,可一感夕阳无限好之心境。珠穆朗玛峰气势雄伟,山脊和峭壁之间分布着数不清的崖沟、峡谷、且大多为厚厚的冰雪覆盖、世界上的一些探险家、登山家和科学家,将其称为我们地球上的“第三极”,与南极和北极相提并论。
喜马拉雅山是地球上很大的山脉,也是很年轻的山脉。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考察证实,珠峰朗玛峰现在还是一座不断增高的山峰,过去的二百万年间就增高了三千米,而从一万二千年前的冰河后期至今,竟增高了达三百米。而珠峰的年龄是一千万年,在一千万年以前,整个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位于“古地中海”的东部,与太平洋、大西洋贯通。由于印度板块北移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挤压抬升而成为当今世界上很高的山脉。
很早到达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是我国西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他们就到达了珠峰下,在那里建立了寺庙和房屋并居住下来。
根据西藏的经典《十万宝训》,在公元七、八世纪即唐朝的时候,曾由藏王下令,将珠穆朗玛地区作为供养百鸟的地方,所以此地亦名。“札马郎”,即。“养鸟之地”的意思。有时在。“札马郎”前面加一个“罗”字,成为“罗札马郎”,即南方的“养鸟之地”的意思。
到了 1717 年即清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派员在珠峰绘制地图时,才正式发现了它是世界上很高的山峰。于是又更名为:朱母朗玛阿林。阿林在满语中是山的意思。我国的清代编 制的“皇舆览图”(1721 年)很精确地标出了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图上称为朱母朗玛阿林,这就是珠穆朗玛峰很早的汉译名称。在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则是排行第三的意思,“阿林”是满语山的意思。1771 年在《乾隆内府与图》中,又将“朱母朗玛阿林”改为“珠穆朗玛阿林”。就这样,珠穆朗玛一名,一直延续于今。在珠峰南坡,当地的尼泊尔人称它为“萨加玛塔”,意思是群峰中的很高者。
有关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世界各国的地图、报刊、文献等说法不一。常见的几个数据分别为“8888 米;8852 米;8840 米;8848 米;8882 米。有时一个国家的说法也不一致。1975 年 5 月 27 日,中国运动员在珠峰顶峰竖起
了一个三米高的红色金属觇标,在海拔 5600 米至 6300 米分别距珠峰 7—21 公里的十个控制点,同时对顶峰上的觇标进行了平面和高程的交绘观测,得出珠峰高程是 8848.13 米。1993 年,法国和意大利科研人员利用轨道卫星和激光光源测得珠峰高度为 8846 米,这种方法的很大误差为 39.12 毫米。不过,这个数据尚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可。之所以出现说法不一的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误差、所选用的基准海平面等。如我国选用的是以黄海为基准而一些国家则以地中海为基准。
珠穆朗玛峰有其独特的景色。“旗云”是其奇景之一。此云,远望似旗,迎风摆动,因而得名。旗云也是判断风力大小的标志。旗云是高空风吹起顶峰浮雪而形成的,一般出现在中午以后。如果是在大风天气里,旗云几乎终日可见。风速越大,旗云本身的仰角越小,其上下边缘也越整齐。如旗云的展向接近水平方向,则说明风速已达 32 米/秒。人们把旗云看作是一个天然的风速计,即可以指示风的方向,也可以估计风的速度。珠峰奇景之二是冰塔林。在著名的绒布冰川上,有一大片天然冰塑,上尖下宽,形似宝塔,多如森林,故名。它们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绵延数公里,蔚为壮观。冰塔林是珠峰特有的风景,吸引着很多的登山者,被人们誉为“高山上的公园”。
珠峰地区的气候变幻莫测,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高空风很大风速可达 90 米/秒,很低气温为一 60℃每年 6 月至 9 月中旬为雨季,受东南季风控制,雷电暴雨频繁、云雾大、冰雪崩多。每年 10 月中旬至翌年 2 月底为风季,受强烈的西北风控制,气候非常恶劣。每年 3 月初至 5 月末为春季,9 月初至 10 月末为秋季,在这两个过渡季节区间可出现几次好天气周期,是登山活动的很佳季节。
珠峰地区气候垂直的变化形成其独特的自然风貌景观,有着丰富的生态类型和深藏的宝藏,可以说,珠穆朗玛峰地区是一个天然宝库。
人类攀登珠峰的活动是一个漫长而艰险的过程。早在十八世纪末就有不少国家的探险队进行观测活动,但直到本世纪初才有登山探险队到这里活动,这些勇士们庄严地宣告,攀登珠峰是“在地理上对世界的很后一次挑战”,说在她的斜坡上横贯着世界上很长的里程。
目前的珠峰登顶路线已在十二条的基础上演变出了十七条。
到 1990 年春季为止,已有 30 个国家的 299 人登上了珠峰。到 1993 年夏季为止已有近 500 人成功的登上顶峰。但也有数十个国家的一百多名运动员长眠于斯。
可以说,人类已与珠穆朗玛峰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每年有数十个国家的上百名登山运动员向顶峰冲击,数以千计的游客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以此得到自己的独特感受,各路豪杰也都想在此与之进行独特的交流。这座奇峰将以其特有的魁力,吸引着人们谱写出更为新奇的篇章。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名山

下一篇:(二)定向登山竞赛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