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外国邮票在中国

国邮在国内市场有公认的价值,且可切实保值,并有交易的广阔渠道,而外邮之价值在国内却难以真正兑现。因此,目前收集外邮的规模在大陆始终未成气候。有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外邮的来源不足。国有的邮票公司没有一家经营西欧、北美地区的邮票,一是因为这需要耗用大量外汇,二是因为即使进口,由于国内外生活水平的差别,外国新票按外汇比价再加上手续费、关税,售价将高得难以成交。如美国航空邮票的起价是44美分,即合人民币3元多,日本邮票的常用面值是60日元,合人民币4元多,德国邮票的常用面值为80芬尼,合人民币3.8元。1986年,邮票总公司从罗马尼亚进口了一批盖销票,每枚邮票平均售价为0.15元,后来提到0.20元。小型张和一些热门主题的邮票由于价格过高而没有进口。1987年,北京地区发售了一批匈牙利益销票,但都是一些低面值的小套邮票,缺少大面值邮票、小型张和无齿票。由于这些都是低档邮票,似有“商业邮票”之嫌,所以乏人问津。 据立健在《上海集邮》上自述,他30多年前收集外国邮票,至今未收到应有的利息不说,还蚀煞老本。因为50年代中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邮票受国际邮商集团操纵,很明显的如以色列和联合国邮票,它们分别从1948年、1951年开始发行邮票,所以并无早期票,这对于那些集邮较晚的集邮者来说,买这种邮票倒是一条捷径,因此收集者一时大增,市价一跃再跃,不几年,一些较早发行的邮票,目录价一跃到数倍到数十倍。邮票越涨,则集者更多。当跨入60年代时,邮商们认为涨足了,就将手中大量囤货倾销市场,毕竟收集者比不上邮商,一旦市场上充斥了这些邮票,便难找买主了,于是票价惨跌,收集者严重亏损,全世界受害者不计其数。述者自称曾在l963年以400元人民币卖了当初花1400元购进的以色列邮票。如果再不脱手,还会继续亏下去的。 梵蒂冈邮政部门就把1963年以来停止使用的邮票又恢复使用。还有匈牙利邮政部门把1946年以来停用的邮票,又重新用于通信领域。布隆迪在独立后的10年间,曾发行了1500余种邮票,还不包括无齿票,而在1989年则一共只有9种;赤道几内亚曾在7年间发行约1600种邮票,而1989年则只发行了11种。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外邮,谁收藏则谁倒霉。但时至今日,国内有一些(包括一些由集邮协会主办的)邮报邮刊,还在刊载号称精美外邮实为“花纸头”、商业邮票的邮购广告,更败坏了“外邮”名声。令外邮买卖双方均心有余悸。 然而自国际集邮联(FIP)把“专题集邮”纳入并可获得高级别奖以来,世界邮票大串连已成邮界盛事。比如生肖票,不只日本、越南、朝鲜、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出,甚至连美国也从鸡年起,续出狗肖,至少出一轮生肖系列邮票。新疆伊塔阿区的“劳动人民图”中的200元《自行车邮递图》20枚全版珍品,长途跋涉到了澳大利亚,80年代中被一位邮人纳入《自行车》专题邮集,为他在某次FIP中得金奖立下汗马之功。世界各国的音乐家票、封、片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亦使上海和北京两地的两位邮人组成音乐史专集在国际邮展上获得级别为银奖的中档奖。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4O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发行邮票,其中独立国家共计168个,还有一个国际组织”联合国”;另外在有些独立国家中的某个地区及尚未独立的地区,也都各自发行和单独使用邮票,计有70余个。
多年来,外邮在起伏之中其价格仍呈升幅态势。不少早期邮品在国际市场上己是罕品,苏联50年代发行的“火星报”邮票,当时在中国出售只几角钱,而今已标价280元左右。 l991年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大量商品票涌人中国,盖销票、新票及小型张都有,且价格低廉。 从目前我国邮市上的苏联邮票看,这一批与另一批很少有相同的品种。苏联邮票的特征是多品种、中低印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阶段共发行6290枚邮票(包括小型张),平均每年发行近50套,约l00枚,发行量多则几百万枚,少则几十万枚。发行量大的一般是纪念性较强的单枚票,如列宁、苏共会议等,发行量较少的一般是一些特种邮票和加盖邮票,这将随着专题集邮热而热销起来。毛泽东诞辰l00周年之际,有关毛泽东邮票的收集使国外发行的毛泽东邮票身价陡增,如1951年民主德国发行的毛泽东邮票,在世界几大邮票目录上标价都很高,在国内邮市价格居同类邮票之首,成交价在千元以上。 阿尔巴尼亚发行的多套毛泽东邮票,过去大多二三十元1枚,现涨到每枚50元,仍十分抢手。非洲—些国家发行的毛泽东邮票,过去1枚30元左右,现涨到60元左右。因此,外邮本身蕴有其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国际邮票市场逐渐接轨。现在已有用现金购外邮在国内销售的个体经销商。据估计,上海有2000—3000人与海外邮友交换邮票。上海交运邮社等也开始经营外邮,给邮人增加了交易的场所。 要收集交易外邮,识别外国邮票是其基本功。现将集邮家于宗琪的经验扼要介绍如下: (1)拼音法。1989年万国邮政联盟华盛顿大会曾通过了一个《万国邮政公约实施细则》,其中第195条规定:“邮票及交付邮资标记应当用拉丁字母标明原寄国国名和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邮资值。”当我们识别外国邮票时,看邮票上是否有英文或拉丁字母,是否有用拉丁字母英文拼写的国名。若有,用拼音法就可以识别邮票的国别。这就要求,集邮者要掌握拉丁字母英文的读法和拼法。 (2)头像法。英国是“邮票之父”罗兰·希尔的故乡。因此,英国以邮票发明国为荣。在英国的邮票上,不印国名,只印英王头像,以显示其发明国的殊荣。如果邮票上没有国名,只有女王头像,那就是英国邮票。如果不仅有女王像,还有地名,那大多是英国属地发行的邮票,如维尔京群岛等。 (3)“个性”法。有些国家发行的邮票由于文字特殊,个性很强,不易和“ANCD”混同,便于识别。如越南邮票的标志“VIETNAM”,原苏联邮票的标志“CCCP”等。 (4)票形法。绝大多数国家不发行异形邮票。如果发现心形、六角形、香蕉形、地图形等异形邮票,大多是南太平洋上的汤加王国或西非的塞拉利昂发行的邮票。 (5)图案法。从邮票上的图案初步判断其发行国。如金字塔图案,大多是埃及邮票;凯旋门图案,大多是加拿大邮票。总之,邮票上的图案大多与发行国有直接关系。以香蕉为图案的邮票大多是香蕉盛产国发行的;以稀有动物如琴鸟、鸸鹋、袋鼠、考拉或驼鸟等为图案的邮票大多是澳大利亚发行的。当然,也有并不具有世界意义的邮票图案与发行国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的,但为数不多。
(6)“多文”法。有些邮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字,而且这多种文字字形迥异,易于判断。这些邮票大多是亚洲、非洲国家发行的,如伊朗、尼伯尔、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伊拉克等。我国邮票从1992年起也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所以,见到这样两种文字迥异的邮票国名,就初步可以确实是亚、非国家邮票。欧洲、美洲邮票大多只有一种文字,如“POLSKA”(波兰)、“ESPANA”(西班牙)、“CUBA”(古巴)、“CANADA”(加拿大)等。这些邮票国名的识别也可用拼音法。 (7)识字法。日本邮票的国名用的是汉字“日本郵便”或“郵便切手”。 “切手”即邮票。 (8)重点法。全世界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发行上万种邮票。要把200多个国家的邮票都能立即识别出来,对于一般集邮者来说是困难的。因此,要有重点地掌握识别一些在世界邮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国家的邮票和搞专题邮集经常要选用这些国家的邮票,如美国、日本、英国、苏联、法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 (9)面值法。各国邮票绝大多都有面值,无面值邮票是极少的。面值上都有货币单位。各国的货币单位不尽相同,记住货币单位也为识别邮票的国别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波兰的“ZL”(兹罗提)和“GR”(格罗希),罗马尼亚的“LEI”(列伊)。 (10)风格法。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内发行的邮票大多有自己的风格。经常欣赏外国邮票,时间长了,就会在识别发行国上有了经验,一看邮票的风格就对发行国家猜个八九不离十。如捷克邮票常用雕刻版;埃及邮票多采用整个票面均有底色,不留边框的刷色方法;蒙古邮票多带有富于民族特色的装饰边框等等。 (11)查阅法。我国出版发行的集邮书籍,如《世界邮票总目录》、《世界邮票手册》、《外国邮票地名手册》等等,是专题集邮必备的工具书。当不能识别外国邮票时,可立即查阅工具书。对于多数集邮者来说,应经常使用查阅法来识别外国邮票。 (12)标志法。有些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邮票,在邮票票面上有特别的标志。认准标志,就可以相应地知道邮票发行国的国别、地区及组织名称。如联合国邮票,无论是在纽约发行,还是在维也纳,日内瓦发行,邮票上都有联合国的标志。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