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 年是白喉流行发病的年头,白喉一家又一家地“拜访”了那些天真可爱的儿童,凡是患病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能够从死神手中逃脱生还的。
当科学家弄清楚了白喉的祸首,逮住了白喉杆菌,发现了白喉毒素以后,才改变了这种可怕的局势。
科学家们遵循着吕佛来发现白喉杆菌所开辟出的道路前进,大家都设法寻找一种能够对抗白喉毒素的办法。如果能消除白喉毒素的毒害,那么患白
喉的孩子就可以得救了。
微生物学家贝灵于 1854 年生于德国,曾就读于柏林威廉皇家学院医科,于 1878 年毕业,曾做过一段时间军医,后来,从事治疗白喉药物的研究工作。
当时贝灵找来了许多只豚鼠,这种动物是和大白鼠大小相仿的一种非常温顺的小动物。贝灵往豚鼠的体内一一注射了白喉杆菌。
毫无疑问,这些豚鼠都将会受到白喉杆菌所分泌毒素的强烈作用而死去。接着,贝灵又分别给这些豚鼠的身体注射各种各样有毒的药品,他希望以毒攻毒,把白喉毒素消除。
但是,这些可怜的豚鼠不是被注射的毒药夺去生命,便是在白喉毒素中毒后死去。
然而也有极少数的例外,在成百只注射了白喉杆菌又进行了毒药注射的豚鼠中,却发现有一两只应用“碘”剂的豚鼠侥幸地活了下来。
这对于已将要失去信心的贝灵是一个多么有力的鼓舞啊!
不久,贝灵又在这存活下来的两只豚鼠身上注射了比上一次剂量更大的白喉杆菌。这样大的剂量在平常对于豚鼠来说是必死无疑的。但是令人惊奇的事情却发生了,这两只豚鼠对于如此大剂量的白喉杆菌却丝毫没有中毒的反应。
贝灵仔细注视着这两只奇怪的豚鼠,为什么它们竟然能够耐受住如此大量的白喉杆菌呢?如果说是碘剂的功效,但是碘剂在这两只豚鼠身上的作用早已消失了,那么是不是这两只豚鼠本身已产生了对抗白喉杆菌的力量呢?
这情形和天花的情形又是多么地相似呀!人只要患过一次天花不死,便不会再患第二次。现在豚鼠只要在注射一次白喉杆菌后如从死亡边缘中恢复过来,便能忍受着第二次更大量的白喉杆菌的侵入。
但是要知道,这些白喉杆菌可以分泌出大量的毒素,并且这些毒素对于心脏有强烈的麻痹作用。难道说,这些豚鼠的身体已产生了对抗毒素的强大力量了?
于是贝灵又把从白喉杆菌中分离出来的白喉毒素,注射到这两只豚鼠的身上。这些毒素是非常的强烈,像米粒般大小的毒素就可以杀死几十只豚鼠,可现在,当贝灵把它注入这两只豚鼠身上以后,奇怪的事情再一次发生了:这两只豚鼠不仅没有死,甚至没有发生任何异常的现象。
由此可以证明这些豚鼠的体内一定产生了一种对抗毒素的强大力量。接着贝灵又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分别从两只豚鼠身上各抽出一小管
血液,其中一只就是刚才进行实验的那只豚鼠,另外一只则是未经实验的正常豚鼠,过了一会儿他又从抽出来的血液中抽取浮在上层的淡黄色血清。这两管血清都呈现出清澄的淡黄色,彼此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贝灵设想从正常豚鼠抽取出来的血清是没有抗毒作用的,但从那只实验豚鼠中抽的血清里,却含有对抗白喉毒素的物质。
贝灵把白喉毒素分别滴入这两管血清里,然后把它们分别注射在另外两只正常的豚鼠身上。情况和贝灵的预先设想一样,用正常豚鼠血清混和白喉毒素注射的那只豚鼠很快就倒下死亡了,然而另外一只被注射实验豚鼠血清的豚鼠却依然健康地活着。事情很明显了,白喉毒素被那只实验豚鼠的血清消除了。
也就是说,在注射了白喉杆菌没有死亡的豚鼠血清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抗毒物质——贝灵的设想被证实了。这种在血清里能抵御毒素的物质便是抗
毒素。
这种存在于血清里的抗毒素可以使豚鼠不死于白喉毒素的毒性作用,是否也可以用它来挽救患了白喉的病人呢?很多可怜的小孩正受着白喉毒素的毒害而奄奄一息,如果能把这种血清抗毒素注射到病人体内,用以消除毒素的作用,那么病人的生命就可以挽救了。
贝灵非常想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然而豚鼠全身的血液太少了,它的血清不能够充分提供为了挽救一个病人所需要的抗毒素。于是贝灵抓紧时机,不知疲劳地工作着,他在兔、羊、狗等动物身上进行了很多次实验,很后从羊身上取得了含有大量的抗毒素的血清。这些血清现在能够满足治疗病人的需要了。
1891 年 12 月,是一个严寒的冬天。
在德国柏林的勃里格医院里,一位患了白喉的病孩正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白喉杆菌分泌的毒素已经使孩子的心跳变得很微弱了。贝灵拿来从羊身上取出的具有抵抗白喉毒素能力的血清缓缓地注入到病孩的静脉里。
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抗毒素血清很快便发挥了作用,孩子的心跳逐渐变得有力起来,浅蓝色的眼珠里开始闪烁着活力的光芒,这个在以前免不了要死亡的病孩终于重新获得了新生。
这是发生在新年前夕的一个奇迹,这奇迹并不是什么神灵所赐予的,而是科学的神奇力量把孩子从死亡的边缘挽救了回来。
在人的身上,抗白喉血清第一次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这种治疗的方法是多么的简便,多么的巧妙呀!它不需要任何药物,只是运用了动物体内产生的血清里对白喉毒素具有抵抗能力的抗毒素。一直到现在,这种血清治疗法仍然不失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治疗手段。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