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吗?氧化亚氮可以帮助您!”考尔顿和他的同伙人大声嚷襄道:“来吧!来吧!花上一角五分钱,你可以尝试当一回神仙!” 一个毛头小子,兴致勃勃地冲开围观的人群挤到了考尔顿的面前: “我来试一下!”说着,朝考尔顿手里丢上一角五分钱。 考尔顿打开盛放氧化亚氮的罐子,气体直朝这个小伙子鼻子里钻去。人们拭目以待地看着他的神情变化,究竟能不能催眠呀?突然,由于吸入药物数量不足,反而引起兴奋。他从似睡未睡的状态中一跃而起,哈哈大笑不止,大叫大闹地冲进人群,向那些姑娘、小孩子追逐,并且重重地摔了一跤,腿上流出殷红的鲜血人群大乱,朝着考尔顿哄笑着。一场表演匆匆收场。考尔顿无颜地卷起物品匆匆逃离。氧化亚氮又多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雅号“笑气”。 考尔顿灰溜溜回到寓所不敢出门,第二天突然听到“呯!呯!”的敲门 声: “考尔顿先生在吗?”一个男子的声音。“先生您是”考尔顿打开门,迷惑不解地看着这位中年来客。“我想同您合作,进一步研究氧化亚氮的止痛作用。” 原来,在考尔顿那场不体面的表演时,观众中有位男子,就是这个来访者,他名叫威尔士,一位美国牙科医生。他看了表演想到或许这玩意儿有止痛作用,这个想法竟然又回到当年戴维的老路上来了。 一次友谊的合作开始了。 谁来当病人呢?威尔士正好自己有颗病牙要拔除,他的助手担任拔牙医师,考尔顿成了麻醉师。威尔士连续吸进好几口“笑气”,进入了半睡状态,他的助手用拔牙钳干净利落地拔下了病牙! “痛吗?”考尔顿焦急地问道。 “不痛!太妙了,我宣布从今起拔牙可以不痛了。”威尔士兴奋地叫道。 接着,威尔士采用“笑气”麻醉,连续为十几个病人拔牙,效果令人鼓舞。 于是他信心百倍,准备进行一次公开的试验。 1845年元旦刚过不久,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医院宽大的阶梯教室里,挤满了大批医学生和不少著名医生。他们都想亲眼看看威尔士的表演。一位牙病病人被请到教室前边的讲台上,安稳地坐上椅子。威尔士取出“笑气”让他吸入,然后为他拔牙。谁知道由于吸入量不够,急于求成,反而弄巧成拙,病人在拔牙过程中大叫疼痛。于是,教室里顿时哄笑四起,威尔士被当作骗子赶出医院。他的处境比考尔顿还狼狈不堪。 “笑气”真的不行吗?并非如此,看来是麻醉效力还不够大。是不是还有更出色的的麻醉药呢?医学家们对寻找麻醉药有了浓厚的兴趣。 摩顿,这位威尔士的助手,在看到威尔士的失败后,寻找新麻醉药的念头油然而生。他记起了另一位化学家讲起过的一件事: 这位化学家与人玩牌。他们一边打牌,一边给炉灯添加酒精照明。不知谁拿错了瓶,将另一瓶药液倒入了燃炉中。顿时屋子里弥漫着一股诱人的清香,让人感到舒适。不一会,这位化学家与其他打牌人,一个个都昏昏睡去,好久才醒来,过后一瞧,那瓶药液上标着标醒目的名称:乙醚。 摩顿吸取了威尔士失败的经验教训。他不鲁莽行事,而是一次次地在狗身上做试验,私下又试用于不少病人,到了万无一失的时候,才向医学界公
开。 1846年10月16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还是在赶走威尔士的那所医院里,摩顿要在这里向世界宣布他的成功创举。时光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作为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华伦医生已等得有些不耐烦了,那位患有下腭部血管瘤的病人也在东张西望,可是摩顿不见人影。 “准又是个骗子,还不是像威尔士一样蒙人。”有人在冷言。 “我想他大概有别的约会吧。”华伦医生居然冒出这样一句话。 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认为摩顿临场胆怯,不会再来。华伦医生也准备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为病人开刀。而病人呢?惊慌地躲到一角。 “且慢!”摩顿哄亮的声音顿时惊动了全场。只见他从容不迫地开始用乙醚为病人施行麻醉。手术室里弥散着阵阵乙酸的清香。当华伦医生一刀下去时,病人毫无知觉。 “成功了!”全场所有的人高兴地呼叫着。 成功了!手术无痛的年代真的来临了。 戴维、考尔顿、威尔士以及摩顿,在人类寻找麻醉药的艰难征途上都作出过贡献,尤其是摩顿用乙醚获得巨大成功,为麻醉术的崛起创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从此以后麻醉术进入了崭新的时代,许多出类拔萃的麻醉药物,许多引人入胜的麻醉技术不断涌现。请看: ——1847年,英国医生辛普逊和他的同伴邓肯和基思,找到了另一个更优于乙醚的麻醉药:氯仿。 ——1892年,德国的斯乔里契,首先倡用可卡因作局部麻醉的麻醉剂。——1970年,中国医生成功地采用中药洋金花,即曼陀罗花为主药,进 行中西结合复合麻醉,让“麻沸散”重放光彩。 ——本世纪70年代,在中国又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麻醉热潮,针刺麻醉显神威。一根或几根细小的银针,扎在人体某些特定穴位上,居然可以开刀不痛,让外国人赞叹不已。 现在,麻醉药品种已不下几百种:全身麻醉药乙醚、“笑气”傲然以“老祖宗”自居。而后起之秀,氯仿、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硫贲妥钠、氯胺酮,以及局部麻醉药普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更是各显神通。 目前,麻醉技术种类也不少:全身麻醉、静脉麻醉、局部麻醉、脊椎麻醉、硬膜外麻醉、中药麻醉、针刺麻醉等,不胜枚举。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