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者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研究了这一问题,他把自体的红细胞和血清在试管内混合后,不会发生凝集,但从不同个体采集来的红细胞和血清在混合以后,在试管中就发生凝集与不凝集两种情况。这种现象虽然很多人都观察到过,但只有兰德斯坦纳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两种特异的结构,它们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在血清中有这种特异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它与红细胞上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危险。 接着,他又推断出:人的血型是可以遗传的。他的理论为输血奠定了基 础。 由于历史上输血尝试屡遭失败,一般医学家已把输血视若畏途,但仍有很多科学家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让人预想不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居然促进了输血的发展。由于战争中救护伤员的迫切需要,大量输血成为保障伤员性命的手段。奥登堡第一次将凝集反应应用于输血前的配血试验,只有红细胞和血清混合后不凝集的人之间才能进行输血,居然大获成功,挽救了大量伤员。以后随着输血实践的积累,输血的安全性逐渐提高,到了20年代末,在欧洲、北美的大城市已普及输血这一医疗措施。 为什么兰德斯坦纳1900年研究血型,直到1930年才获奖呢?因为诺贝尔奖的发放是经过仔细考查的。一项新成果从发现到应用,经过十余年的实践证明是确实可行的,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才能颁奖,这样才能体现诺贝尔奖的价值所在。其次,血型的发现及其完善,应用于实践的一系列辅助技术的解决是很多学者共同智慧的结晶,而兰德斯坦纳在这个课题上仅是一个先驱者。这也是很高荣誉迟到的原因。 不过,当你献血、输血时,可别忘了血型的发现者——兰德斯坦纳。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