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23日,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十分醒目的文章——“她死于致命的流行病”。主人公是一位42岁的女外科医生。数年前,她应扎伊尔北部一所小医院的招聘,签了三年合同。合同期满后,她游历了加纳、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以及象牙海岸等地。而后在扎伊尔重新签订了一项合同,应聘在一家现代化医院工作。在这期间,她患过腹泻,经服药后治愈。后来于1976年她的病情恶化,又开始腹泻,同时体表淋巴结肿大,经常感到疲倦和不适,在医院里做了能够做的各项检查,但没有得出明确的诊断。到了1977年7月,正当她在非洲休假时,这种怪病迅猛发展起来,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生命垂危。于是人们迅速地将她送回本国,住进了一所有名的大医院。 在X线照片上,显示病人肺部有阴影,经检查确诊为一种罕见的肺炎。同时,她还患有一般人不常出现的口腔霉菌感染。实验室化验检查显示,作为“身体警察”的一种淋巴细胞数目减少,表明她的防病免疫系统受到了损害。尽管医生们作了一切努力,也未能挽救这位女医生的生命。直到后来,人们才认识到,她所患的正是本世纪之疫——艾滋病,其病因是感染了一种称为人免疫缺陷性病毒(HIV)。 那么,什么是艾滋病呢?为何来势那样凶?人们能战胜它吗?或是它还会进入21世纪吗?现在让我们来谈谈这些问题。 1981年6月,美国医生盖特很早提出“艾滋病”这一概念。当时,他发现有四名原来颇为健康的同性恋男子,发生了一种叫卡氏肺狍子虫所致的肺炎,同时并发广泛的霉素及病毒感染。经检查,患者均有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由于这种免疫缺陷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受到病毒感染的结果,因此是“获得性的”,因此便将这种“怪病”叫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于英文名为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简写成AIDS,于是中文音译成“艾滋病”了。 由于这种疾病是第一次降临我们人类,人们对此可以说“毫无戒备”;另外,至今又无特效的药物或疫苗,人类一时束手无策,因此,该疾病便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迄今已传遍各大洲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7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预防艾滋病有关机构发表报告证实,1995年全世界共有130万人死于艾滋病,有三百一十多万人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艾滋病患者与病毒携带者2180万人,其中42%为妇女。在100万儿童艾滋病患者中,大部分是由母亲直接传染的。此外,据报道,自80年代初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例以来,全球有将近2800万人受到HIV传染,
其中580万已经死去。还有,近年来,艾滋病的流行已由非洲、美洲传入亚洲,尤其是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例如在人口仅有6000万的泰国,HIV受染者便高达一万人,就是说每60个人中就有1人是带毒者。我国于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至今已有77例病人,据专家们估计,我国目前感染者已达5~10万人。从上述数字看,艾滋病不能不引起全人类的深切关注。 那么,艾滋病为何如此猖獗呢?我们还得从其病因入手分析。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引起该疾病的元凶是一种称为人免疫缺陷性病毒。这是一种所谓的逆转录病毒,该病毒可使用一种独特的酶。即逆转录酶(酶也是一种蛋白质,可催化化学反应)从其RNA模板来复制DNA。因此一旦HIV攻击并“吸附”于人体细胞时,它便会将自身的遗传物质往入到人体细胞,一方面使受害的人体细胞的DNA复制停止;一方面又不断地产生HIV的遗传物质,不断释放出新的HIV,而新的HIV又可攻击新的目标,直到受害细胞溶解为止。 人体中可受HIV攻击的细胞有数种,但它主要是攻击我们机体的“保卫战士”或叫做“身体警察”的免疫细胞。那么什么是免疫细胞呢?原来在人们人体里有一系列防御外来入侵者的保卫机制,其中主要的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则主要由两类细胞所组成,一类叫B淋巴细胞,另一类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入侵者如病菌、病毒相遇时,会产生一种破坏敌人的特殊物质——抗体,而且当把敌人消灭后,这种抗体依然存在体内,今后遇到相同的敌人还可起作用。而T细胞与敌人邂逅时,可直接杀伤它们,同时还可分泌一些叫做淋巴因子的物质,增强白细胞的战斗力,使它吞食敌人的能力大大加强。此外,在T淋巴细胞中还有一类叫T4的淋巴细胞,可辅助各种淋巴细 胞,促进或调节它们的杀伤功能。不幸的是,艾滋病毒入侵机体后,专门破坏T4细胞,使T4细胞数量越来越少,导致机体的防卫机能被损害。人体就像一个国家,没有“警察”保卫安全了,局势便会发生紊乱。当T4细胞受到破 坏了,入侵的各种病原体以及那些早已隐藏在人体的微生物都会趁机兴风作浪,使患者发生许多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或极少发生的疫病,如上面我们曾提到过的卡氏肺囊虫肺炎、霉菌病、以及癌症等等。 那么艾滋病病毒是怎样传染的呢?从目前的研究及调查知道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即不正当的性行为,这是为什么在妓女、嫖娼者中以及同性恋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其次是在那些滥用毒品者,即吸毒者中也很高,原因是他们往往共用一个针头注射吗啡等药品,此外,也可见于输血液或血液制品的人当中,原因是这些血液与血制品已经受到HIV的污染。还有一部分婴儿患有艾滋病则往往是其母亲有艾滋病的原因,这是直接通过胎盘传染的。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要想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人们应当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吸毒贩毒、对血液制品要严格检查与管理,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等。 近几年来在艾滋病的药物治疗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目前证明用一种称为叠氮胸苷(简称AZT)的药物对HIV有一定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阻断母婴
间的传播,若将AZT与一种叫ddI的药物合并使用则疗效会更好一些。更令科学家感到兴奋的是: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有的人即使遭到HIV的感染但始终不发病,研究发现,原来他们受感染的HIV是突变型的,即这种病毒的结构中缺了一段DNA,这段DNA可以是nef基因,也可能是Itr基因。这样便提示科学家们将来能否用这种突变的HIV制成疫苗,这样当正常人接受这种疫苗后一方面不会发病,同时在体内又产生抗其他可致病的HIV的免疫力。这样人类便可象防止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或天花一样预防生艾滋病了。此外,还有一些HIV感染者虽然遭受到的病毒并非突变型的,但他们也不发病,显然他们的身体有一种特殊的抵抗力,对这些原因的阐明将很终帮助人类战胜艾滋病这一恶魔。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