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血管丰富,吸收快,起效比皮下注射快,容纳药量比皮下组织大,反应不及皮下组织敏感,因此对于不能口服、不宜静脉给药或药量较多以及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常用肌肉注射。 注射时应该避开大的神经干和血管,选择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臀部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也可选上臀三角肌以及股外侧肌。臀大肌注射区划分法有: 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引一水平线,髂嵴与脊柱连线的中点作一垂线的外上1/4象限为注射区。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1/3处为注射区。臀中肌、臀小肌远离坐骨神经,脂肪较薄,对于卧床不起、翻身不便者取此位较方便。该处的注射区划分是: (1)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 (2)以注射者食指、中指分别将指尖置干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髂嵴、食指、中指间所构成的三角区即是。股外侧肌肉丰富,面积大,大神经大血管行走于股内侧,因此注射较为安全,常取膝关节上10厘米,髋关节下10厘米,宽7.5厘米的范围。上臂三角肌注射区划分是: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但该处肌肉不及臀部丰满,故药量应适当控制。 为使肌肉松弛,注射时应采取适当的姿势。以臀部肌肉注射为例,如取侧卧位,应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如取伏卧位,应两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如取仰卧位,应下肢伸直,稍外展,这对重病人选择臀中肌臀小肌部位较为方便,如取坐位,应勿使注射侧的腿与身体成90度直角;如取立位,站立时应一腿支持身体的重量,注射侧的腿稍弯曲,脚尖着地。对于小儿,注射者应取坐位,用双腿夹住患儿的双腿,手臂挡住二只伸向前方的小手;或让患儿伏卧,小手放在胸前,注射者用左臂按住患儿的腰部制动,防止不合作扭动腰肢发生意外。 根据药液多少,挑选2毫升或5毫升的注射器,5号或61/2号针头,吸药、排气、局部按常规消毒皮肤。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或向一侧错开皮肤与皮下组织。在进针时用力按压一下,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右手持注射器,中指抵住针栓(如握毛笔的姿势),用手臂带动腕部的力量垂直将针头刺进组织,进针2.5—3厘米,消瘦者酌减,肥胖者进什必须深些。进针后外面留有针柄,若有意外,可以一边压迫周围组织,一边钳住针柄取出断针。进针后左手松开皮肤,推药速度宜缓慢,同时缓缓将针头后退一些。对于粘稠性的药液和混悬剂则需要加速推药,但因此可能会由于压力过大而使针头与乳头脱开,故针头务必用手挡住,防止药液溅出,达不到应得的剂量。注射完毕迅速出针。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