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是一种常见的寄主虫病、是肠道内蛔虫钻进胆管所引起。儿童和青壮年多见。该病常发生在饥饿、发热、妊娠、术后、腹泻、便秘、驱虫不当等胃肠功能紊乱时,此时蛔虫上窜可钻入胆道。本病多有蛔虫病史,表现突然阵发性上腹疼病,呈“钻顶样”绞痛,其特点为发作突然,缓解也突然。腹痛发作时,病人屈膝弯背、满床翻滚、喊叫不停、满头大汗,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有时可吐出蛔虫。早期检查腹部,无明显的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急救措施】 (1)胆道蛔虫症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只有并发严重胆管感染或与胆管结石并存,或胆道内死蛔虫久治不能排出等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治疗。 (2)针灸治疗,取中院、丘墟、足三里、内关、巨阙、迎香、四白等穴中的一、二个穴位,用强刺激手法,留针30分钟,可解痉止痛。 (3)利用蛔虫喜碱恶酸的特性,也可用酸性药物达到止痛和促使蛔虫退
出胆道的目的,如口服维生素C、阿斯匹林等。在家中也可急用食醋100毫升,加温开水适量稀释后顿服。 (4)中药乌梅汤可起到安蛔、止痛、温中、驱虫的作用。组成有乌梅5—10克,黄连、黄柏、党参、当归各10克,熟附子、桂枝、川椒、干姜各5克,细辛3克。水煎服。适用于平素体质健壮,无虚寒证的单纯型胆道蛔虫症患者。 (5)有条件者,也可到医院肌注阿托品、非那根或杜冷丁。 【护理方法】 (1)令病人取半卧位,在病人胆囊区由右上向左下按摩,反复多次,使蛔虫退出胆道。 (2)病人取坐位或左侧卧位,术者用右手掌鱼际部叩击病人的右脊肋角区域,用力均匀适度,可达止痛之目的。 (3)也可在患者剑突下的压痛区,拔火罐30分钟。 (4)胆道蛔虫病急性期控制后,应及时给予驱逐蛔虫的治疗,以防再发。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急性胰腺炎

下一篇:急性结膜炎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