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有外因性和内因性之分,前者为吸入花粉、灰尘、蝉螨、皮毛或食用蛋类、牛奶、鱼虾海鲜等所诱发;后者则在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时发生。此症与精神因素和过敏体质有很大关系。支气管哮喘多于春秋季发病,常在夜间发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半数以上在12岁前起病,约20%的病人有家族史。典型的发作,可先有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咳嗽、眼结膜充血等前驱症状,继之出现带
哮鸣音的呼气期呼吸困难,患者被迫坐起,挣扎呼吸,吸气短促,呼气延长而费力,伴有哮鸣音或飞箭音。严重时,嘴唇、指甲青紫,四肢厥冷,出汗,并有头昏、心跳等。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短者几分钟,长者达几小时。重度哮喘发作,加经积极治疗几小时以上仍不能控制,称为“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发作时的处理如下: 1.哮喘发作时,应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也可让患者抱着枕头或坐垫跪坐在床上,腰向前倾,或在床上放一张小桌,让病人伏于小桌上休息。病室要保温,注意通风并保持安静。 2.哮喘急性发作时,首先应劝慰病人不要紧张,并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各种处理。有条件时,立即给病人吸氧,同时口服氨茶碱(0.1~0.2克,每日3次)或喷入0.5%异丙基肾上腺素气喘气雾剂等。还可酌情选用以下中医药或针灸等疗法: (1)散寒宣肺平喘,可用麻黄7克,杏仁、葶苈子各10克,甘草3克,细辛2克,痰多加苏子、白芥子各10克;畏寒重加附子7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3~5剂。 (2)清肺化痰平喘,可用地龙、黄芩各7克,麻黄5克,生石膏20克,杏仁、柴胡各10克,甘草3克;发热,则加银花15克;烦躁,则加山桅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剂。 (3)单验方有:①蚯蚓剖开洗净,焙干研末,每服7克,每日3次。②露蜂房30克,醋100克,水煎,每日分3次温服。③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④蜒蛐(即鼻涕虫)3条,麦冬10克,水煎服,每日1剂。⑤石菖蒲15克,葱白3根,生姜30克,艾叶1把,共捣烂,炒热,用布包好,从患者胸背向下摩擦。⑥白矾30克研末,面粉、醋各适量,和匀做成小饼,贴患者双足心,布包1昼夜。 (4)穴位敷药疗法:取桅子、杏仁、桃仁各7克,糯米、白胡椒各7粒,共捣烂,加蛋清少许调匀,敷双足心涌泉穴1昼夜。 (5)拔火罐疗法: 取穴定喘(见图68),先针刺一侧定喘穴,出针后在穴位上再拔火罐,10~15分钟后起罐,每日1次,两侧交替。 (6)针刺疗法:取穴外定喘或定喘、中 喘(见上图68)、膻中、肺俞、百虫窝(见图69),每次使用2~3穴,每日1次,交替使用,手法轻重要因人而异。 3.哮喘持续状态时,不要惊慌失措,有条件时,要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和心律等的变化,及时送医院抢救。在送医院前现场可采用以下措施应急处理: (1)强刺激针刺定喘(或外定喘)、天突(见图610)、内关、鱼际,间断捻针,留针15~30分钟,每天针2~3次,对哮喘持续发作有效。 (2)手针疗法:咳喘点(见图611)针刺,强刺激,留针3~5分钟,
对严重发作病人有效。 (3)平息小儿哮喘的方法:让发作哮喘的儿童跪坐在床上,手抱折叠枕头或坐垫,腰向前弯[见图612(1)]。然后术者用手掌小指侧连续敲打患儿第5~7节胸椎的右侧(脊背肩胛骨内侧),直至其局部皮肤稍发红[见图 612(2)、(3)]。接着,以患儿第一胸推为中心,术者用手指向左右摸索,摸到一块发硬的地方(发硬处位置因人而异),此即哮喘穴处。术者用右手大拇指顶压住此处,左手拉着其哮喘穴一侧的手腕,帮助孩子手臂大圈旋转[见图612(4)]。按上法去做,小儿哮喘发作能够基本上停止。 如果患儿在睡觉时开始发作,则应使之仰卧,并把腿分开,术者则交替旋转小儿左、右脚,其方法是:用左手按压住患儿足关节上部,用右手抓住其脚掌、趾,均向内侧来回旋转其左、右脚各15次(见图613)。 4.发病间歇期的处理 (1)患者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情绪,以防精神因素引起发病。气候变化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冻。要加强身体锻炼,可练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应戒烟、酒,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腻食物,少吃海鲜鱼虾及产气食物。尽力找出过敏原,避免和花粉、烟尘、动物皮毛、油漆、苯等接触,必要时可到专科医院查找过敏原。 (2)行脱敏治疗:可注射哮喘菌苗或死卡接种,应长期应用,一般要应用0.5~1年以上。根据过敏原的性质和种类行脱敏治疗,也应坚持0.5~1年以上。 (3)中医药疗法:以健脾补肾为主,可用中成药固本咳喘丸和补肾防喘片,效果较好,有防治哮喘发作作用。补脾可用补中益气汤加二陈汤加减治疗,方用黄芪、党参、当归、半夏各10克,白术7克,甘草、柴胡各3克,橘皮5克,升麻2克,获苓12克,每日1剂,水煎服;补肾阳,可服用金匮肾气丸,补肾阴可眼用六味地黄丸等。 5.对慢性反复发作的哮喘病,可采用哮喘疫苗防复发治疗法。凡感染型与混合型哮喘,在家庭治疗时,可用三联(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奈瑟球菌)或五联疫苗(增加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于发病季节前两个月开始注射0.1毫升,每周1次,第一次以后每次递增0.1~0.2毫升,直至0,5~1毫升为维持量。一般2~3个月明显见效,可连续用1~2年。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