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护理环境


医院及病室的环境好坏,对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护理同样需要良好的环境,其内容主要是针对改善病人机体功能,所需要的空气、阳光、温度,以及有利于病人在视觉、听党、嗅觉上都得到舒适的感觉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即是整齐、清洁、安静、舒适、安全5点要求。为促进病人的康复,应该重视环境的调节。 人体时刻都在通过呼吸进行着气体的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当空气混浊,大量二氧化碳积于室内,可导致病人食欲下降,睡眠欠佳,特别是直接影响肺部疾病或肾脑疾病的治疗效果,所以必须经常使室内保持有
新鲜空气。因为,空气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是保证人体生理机能和健康的重要条件。调节室内空气的方法是定时开窗,使室内空气通过对流而达到交换,但要注意不能让病人直接受凤。 空气的污染对健康威胁很大。在室内清扫时,应湿式操作,以防尘埃飞扬。如果居住的周围环境中大气污染较严重时,应注意不要在空气污染的高潮时刻通风,因为城市里工业的空气污染程度往往随时间的变化而有差异的。还有天气好坏也有影响,在开窗通风时应注意风向。定时陪伴病人到绿化带散步是有益的,同时在室内外多搞些绿化也有利于空气的调节,因为绿化植物对调节空气起着重要作用。绿化环境对人体各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植物的绿色可以吸收强阳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并消除神经紧张和视觉疲劳,对神经衰弱、心脏病、呼吸道疾病都有间接的治疗作用。 适宜的光线也十分重要。光线太强,会使人视觉疲劳,刺激眼睛,瞳孔缩小,调节紧张,同样可以引起近视(当然,光线太弱也可以引起近视),但重要的是光线通过人的视觉而刺激大脑皮层,影响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并作用于人体各系统而影响机体的生理反应和精神反映。 声音对于人的感受引起情绪反应,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厌恶的。噪音对人的身体十分有害,对于病人则成为一种干扰因素,使病人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以及脉搏、血压都发生波动,因此应经常保持病室安静。如果适时地播放一些悦耳的轻音乐则有助于大脑皮层的调节。 室内的温湿度要随时调节。恰当的温、湿度可促进病人的康复。相反,则产生各种不利于康复的因素。室内的湿度过低时,空气过于干燥,机体的水分蒸发过快,会带走大量热能,使病人感到鼻粘膜干燥、咽痛、口渴,但湿度过高能使人体的水分蒸发过慢,使病人不舒适。应根据温湿度表和湿度计加以调节。很适宜的湿度是40—60%,室温冬季以18—20℃为宜。湿度的调解方法,冬季可在取暖设备上浇水蒸发,或用湿毛巾放在暖气管子上。夏季则可向地面洒水。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病人的卧位

下一篇:测量体温和血压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