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可是,在他们追赶队伍的时候遇上了叉路,由于前面的人以为他俩很快就会赶上来,没有留下路标,他俩就走进了另一条山沟。他们走了好长一段路还找不到队伍,才意识到是走错了路。他们以为爬上眼前的山岗,就会看到自己的队伍,可是他俩接连爬了两座山岗,也没有看到队伍的影子。一路上亏陆明多了个心眼,每到转弯或改变方向的时候,都留下一个标志,在他们感到迷途的时候,就没有再往前走,按着来时的路,又顺利地回到了开始爬的第一道山岗,这时才看到了来时的小路。两个人刚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就听到山下有人喊他们。原来是队伍休息时,发现他俩还没有跟上来,估计他俩是走错了路,就派中队长和一个队员,回到有叉路的地方,向另一条路追了上去。他们一边走一边喊,过了好长时间,才听到了对方的回声。陆明和张可听到中队长的喊声,那个高兴劲真是没法形容,他俩一边摇动红领巾,一边喊着中队长的名字,四个小伙伴很快会合了,回到了队伍。 那么,是什么原因没有给张可他们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很快找到了队伍呢?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这是陆明的功劳,因为他一路上留下了路标,发现自己在判断上有了错误以后,就没有再继续错下去,而且能按原路返回,这才碰上了寻找他们的小伙伴。如果他们再盲目的往前走,找他们的人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他们自己很可能连回路都找不到了。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第三件事是发生在1980年的秋天,刘老师又翻开一个本子讲起来。那是五年级的一个中队,他们到郊外去,先是野炊,后又举行爬山夺红旗,就在爬山的途中,两个队员发现一只野兔,于是两个人忘记了 爬山,就去追野兔。他俩追了一程又一程,结果是野兔没追到,却不自觉地离开了队伍。当时他们想得很简单,以为反正中队的同学都是向山上爬,自己也往山上爬,就一定能找到大家。殊不知,他们和中队的同学们已经差开了好几个山头,他们爬到山顶,抬头一看,前面还有更高的山,再爬一程,前面还有更高的山根本看不见中队的同学们,这时真的感受了“山外有山”这句话的真实性了。太阳快落山了,怎么办? 幸亏他俩还很理智,没有再继续往前爬,于是他们走下山坡沿着山沟里的一条小河向下游走去。 还好,当他们刚走出山沟就有了村落,进村一打听,这个村子离他们学校足有20公里。后来他们找到了村里学校的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吃了晚饭,又连夜到了乡里,给学校挂了电话,第二天又把他们送了回去。 这件事提醒了大家,在山上要是游离了集体,又迷了路这时就不要再往山上走,而是应该往山下走,才可以走出大山找到人家使自己得救。 第四件事是发生在1985年春末夏初,四年级一个小队到郊外一处名胜去玩。杨洋和南楠两个小朋友为了追一只出壳不久的小山鸡雏,失踪了。全小队的同学漫山遍野的找,也没有找到他们的踪影。原来,小山鸡雏虽然不大,可它跑跑停停、停停跑跑就是逮不着。这两个小朋友捉不到又不甘心,一直追到山下一大片荒草地,小山鸡雏没了影,杨洋和南楠也迷路了,正在不知往哪儿走时,突然听到一阵火车的鸣笛声。聪明的杨洋立刻高兴地说:“有办法了!咱们赶快向火车鸣笛的方向走,找到铁路,咱们就可以沿着铁路回家了。铁路不就在咱们镇子的东边吗?
那怕走错了方向,也可以请车站上的叔叔阿姨帮忙呀。”两人高高兴兴地向火车鸣笛的方向走去,沿着铁路果然找到了家。在他们回镇时,小队里的其他队员因为在山上找不到他们,也急忙回到了镇子找到家长。家长们正准备出发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回来了,一场惊慌才算平息下来。 讲到这里,刘老师像是问自己又像是在问大家:“杨洋他们凭什么找到的家呢?这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铁路。大家要记住,在平原要是迷了路,碰上铁路就沿着铁路走,那是找到人家的好办法。除了铁路还可以沿着电线杆走,早晚还可以往有炊烟升起的地方走,这些都是找到人家的好办法。” 刘老师很后总结说:“我讲的这几件事,大家一定懂得了在野外失踪找家的办法,不过常言说的好,刀伤药再好,也不如不割口(指不流血)。这就是说,我们外出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遵守集体的规定,不论遇到什么好玩的事,都不能离开集体,这样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有好处的。”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