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中风患者的饮食与禁忌

中风是一种发病急骤而又很危险的疾病,一般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随后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中医所说的中风,类似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以及面神经麻痹等疾病。一般以中老年人为多。 造成中风患者的原因是由于饮食起居和情绪调摄不同,以致血气亏虚,心、肝、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有性情急躁、愤郁恼怒导致气逆上冲;恣食肥甘厚味,过度饮酒,以致化火生痰,痰火上扰;肾精亏虚,肝阳偏亢而内风上潜;以及劳累过度,气虚血脉受阻等多种情况。 在发病、神昏、口噤时期,严禁病人自口进食,经医生抢救后,度过危险期,但仍神昏不省者,可以鼻饲流质饮食,神志清醒者,方渐进流质半流质饮食,饮食均宜清淡,如莲子粥、山药粥、粳米粥、水果汁、蔬菜汁;在恢复期间,可食用一些补气补血、滋养肝肾的食物,如蛋类、瘦肉、肝肚类、海参等海鲜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中风病患者严禁酒类及油腻厚味食物。下面分别以不同症状,采用不同食疗法,以供参考: 一、肝火炽盛、风阳上扰。除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外,体有呼吸气粗、躁扰不宁、头胀耳鸣、巅顶作痛(一般血压偏高),舌边尖红、苔落黄、脉象弦数乾,可采用清肝降火媳风之食品进行调治: ①蚌或珍珠母粥:蚌或珍珠母120克,粳米50克,先用水2000毫升煮蚌或珍珠母,取汁,再以汁煮米做粥,可作为早餐食用,食时少加盐。 ②猪胆绿豆粉:猪胆汁120克,绿豆粉80克,拌匀晾干研末,每服6克,日二次。 二、痰热内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外,伴有喉间痰鸣,语言赛涩、形体困重、舌苔厚腻、脉沉滑有力,可采用涤痰泄热的食疗: ①竹沥粥:淡竹沥水10~15克,粟米(小米)50克,先煮米做粥,临熟下淡竹沥水,搅匀,晨起空腹食之。 ②郁李仁粥:郁李仁6克,薏米30~50克,将郁李仁研碎,以水滤取汁,另煮薏米做粥,将熟,入郁李仁汁调匀,晨起作早餐食用,食时可加入适量冰糖。 三、止气欲脱:卒中后,目合口开,声嘶气促,舌蹇语涩,面色青白,汗出肢冷,大小便自遗,舌淡,脉沉细而弱,可采用益气敛阴之食: ①人参粥:人参(或党参)10克,稻米50~100克,将人参切碎,微火煮熬约两小时,再将米放入人参汤中煮粥,分两次服用,早晚食之。 ②山药桂圆粥:鲜生山药100克,桂园肉15克,荔枝肉3~5个,五味子3克,白糖适量。先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与桂圆、荔枝肉、五味子同煮作粥,加入白糖,晨起或临睡时服食。 四、肾虚络阻:舌短不语,足痿不行,或半身不遂,舌淡红,脉细弱,可用以下食疗: ①拘妃地黄粥:枸杞子15克,干地黄15克,生姜汁煮数沸即可,食时加红糖少许,晨起作早餐食用。 ②栗子粥:栗子(去皮壳)50克,白米50克,盐少许,淘米煮粥。米与栗子同时放入,粥成加少许食盐,晨食用。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