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似乎苦恼的孩子就容易博得同情从而被优待安抚。
在职场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很多爱抱怨爱哭闹的员工的需求会得到优先处理,宽容大度默默无闻的员工的需求总在领导视野之外。而实际情况是,职场抱怨也是一门科学,“会哭的孩子”能不能得到那颗“糖”,很多时候需要看场合看事情看你的方法和态度。弄得好,则得偿所愿;办不好,则得不偿失,所以“哭闹”有风险,此事需谨慎。
【案例】
那些“哭主”背后的人
卢晨晓 27岁,销售代表
我曾在国企上班,在这种差不多“大锅饭”的氛围中,“会哭的小孩有糖吃”的情况更普遍,因为很多中层管理者普遍抱着息事宁人的观念。事情做得成做不成,做得好做不好不是最重要,只要不出明显的纰漏,不捅大娄子,一切安安稳稳、按部就班的,他就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了。但是如果谁出头闹事儿,万一解决不好捅到上面去,给上级“找麻烦”,那他的位置就不稳当了。自然,他对那些闹事的“刺头”反而客客气气,在原则范围内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以前刚毕业那会儿仗着年少轻狂,每每看见那些闹腾的家伙,总是有些鄙夷、羡慕或者同情他们,五味杂陈。可是看多了“会哭的小孩有糖吃”的案例,不由得心生奇怪,为什么每次都有人给他们糖吃呢?我们不得不看站在“哭主”背后的人——“和事佬”式的上司。
通常这类型的上司,只关心业绩报表,不关心下情,有人来邀功请赏就夸赞一番,有人来陈情诉苦就安慰一番,有人来叫嚷折腾就赶紧请安,当然好处都落到叫嚷折腾得最厉害的“哭主”手里,旁人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如果“哭主”背后的人———企业管理者,脑筋转不过来,不善于思考,或者眼睛不够用,对自己企业内部情况没有做到全面掌控,那么爱哭的家伙们就会适时地跳出来闹事。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