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坐轿子.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 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 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党中央刚进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董必武、冯雪峰一起去听课.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 "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后来经过多次说服,并将修建费减去了1/2,他才勉强同意.他住在香山时,很少一个人坐小车.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帐: 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1968年11月28 日,91 岁的徐特立老先生因病去世.他是一位伟大的师表,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永远为人们缅怀,被人们称颂。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