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传到蝙蝠飞行前方的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接受到这些反射回来的声波,就辩认出周围的物体了。根据这个发现,人们发明了“超声波回声检测仪”,它不断向四周发出声波,再根据接收到的回波去检测水下是否有鱼群、有潜艇、有冰山等等。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想到,无线电电磁波也是一种波,也具有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的特性,而且电波的传递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声波传递的速度才只有大约每秒340米;电波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也比声波要远得多,采用无线电波来代替声波,效率不是更高更快吗?!于是发明了“无线电探测和测距”仪器,它就是雷达。雷达由发射机不断向空中发出无线电波,电波在前进时遇到障碍物后会反射回来,通过天线被接收机接收,显示在类似电视的屏幕上。 雷达的研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1904年,德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雷达设计方案,并申请了专利。但一直到30年代才研制出作用距离大于声波探测器的雷达。 在1936年之前,只有一种办法可以发现视距(眼睛能看到的距离)之外的飞机,就是使用声波定位器。这种定位器体积庞大,如果工作正常,很大作用距离为13公里,这个距离对于老式的双翼机来说,也只要4分多钟就能飞到。单翼机的发展,使飞机的设计发生了革命,许多飞机都提高了速度。 很显然,防御者要使自己的飞机尽快地进入作战位置,截击前来袭击的敌机,就需要提前预警。 1936年6月,一个英国的研究小组在罗伯特·沃森·瓦特的领导下,研制出第一部试验型地面雷达,探测飞机的作用距离为27公里。几经改进,同年9月,雷达的作用距离达到88公里。 1939年,英国在地面部署了由20部雷达组成的雷达网,这就是很早的预警网。这时,雷达的很大作用距离达到177公里,发现飞行高度为4570米。这些雷达每部都重达数吨,发射天线塔高达100多米。这样的雷达效率虽高,却不能在飞机上使用。 为了减少雷达的体积,减轻雷达的重量,早就有人开始了不懈的努力。1937年底,第一部机载雷达安装到英国的“安森”型侦察教练机上,它可以探测到16公里之外的舰船。 这种机载雷达经过改进之后,称为AI机载截击雷达,并于1940年夏天开始服役。 1940年7月23日凌晨,大地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英国中尉飞行员阿什费尔德和雷达操纵员拉·莱兰中士,驾驶“布伦海姆”战斗机起飞了。很快,莱兰中士从雷达的荧光屏上发现了情况,他立即向中尉飞行员报告:“发现敌机,是轰炸机,航向××,高度××。”阿什费尔德向莱兰提供的航向和高度飞去,果然发现了一架轰炸机,一阵猛烈的炮火向敌轰炸机射去,顿时,轰炸机冒出了一股浓烟,向地面坠去。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飞机借助于雷达的帮助,击落敌机。 随着战争的发展,雷达的使用更为广泛,英国的飞机装有空对地、空对海雷达,用于发现潜艇。在大西洋作战中,飞机借助雷达,击沉了敌方40多艘潜艇。1944年6月8日,一位飞行员和他的机组,驾驶装有雷达的“解放者”飞机,在20分钟内连续击沉了两艘德国潜艇。 机载雷达初试锋芒就是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英国空军还用装有雷达的飞机为轰炸机群指示目标的位置。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