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期,生活艰辛,古代文献中透露有若干史影: 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 太古之人,饮露食草木实,圣人为火食号燧人。(《公孙尼子》①)这是追想人类在未学会“火食”之前,生存条件低下,只能靠采集自然界植物野果,捕捞水产,猎取禽兽,生吞活食以维持生机。 考古人类学知识揭示,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从人地空间关系言,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山林时期,约当旧石器时代,人们赖山林采集和狩猎为生。第二阶段为山前时期,属于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是从高级采集经济向农业文化迈进的萌芽时期。第三阶段为河谷阶地时期,约当新石器时代,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并行发展,出现大的氏族部落组织②。 “茹毛饮血”的史影大致反映了人类在第一阶段的生活。然而长期的生存经验积累,这一阶段的中后期,人类逐渐知道了用火。山西南部西侯度旧石器时代遗址,古地磁测定距今约180万年,有烧骨出土,据说是人类早期用火的证据。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的北京猿人,已能自觉用火和火食①。当时是从天然火中取得火种。大约在旧石器晚期,人工取火方法发明。《古史考》云: 古者茹毛饮血,雄人氏钻火,始裹肉而燔之,曰炮。《礼含文嘉》②云: 伏羲禅于伯牛,错木作火。《管子·轻重戊》云: 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之病,而天下化之。 把人工取火法的发明归诸燧人氏、伏羲或黄帝等传说中的圣人,自不足信,但毕竟揭开了先民很早就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人工取火及以火熟食的事实。 我国古代取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利用竹木摩擦产生火花的钻法和锯法;一种是以石击石和由此发展而来的火镰击石法;一种是利用金属镜(阳燧)或透镜聚光的取火法。前两种均属原始取火法,其中钻木取火很为普遍,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下至汉晋时代人们犹沿用④。 今能见到很早的钻木取火实物工具,是出自新疆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墓
①《太平御览》卷八四九引。 ②参见石兴邦:《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体系及其有关问题》,《亚洲文明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年,36页。 ①贾兰坡、黄慰文、卫奇:《三十六年来的中国旧石器考古》,《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 年。 ②《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 ③《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 ④参见汪宁生:《我国古代取火方法的研究》,《考古与文物》1980年4期。
葬,包括有钻砧和钻杆两部分,钻砧用长约10~20厘米,宽2~5厘米的长条形木片做成,在木片上刻上竖槽和数量不等的小圆窝,钻杆一般也用木质材料制成。有学者据钻砧圆窝里壁多数被灼焦及竖槽形态,推测当时取火,是以钻杆对准钻砧一圆窝,迅速摩擦转动,让木屑顺竖槽落成小堆,直至迸出的火花燃着木屑①。这有助于追想原始先民如何人工取火。 取火方法的发明,使先民首次获得了一种支配自然力的能力,在人类进化史上意义重大,因以火熟食,遂导致饮食生活的根本性改观。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