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76年前后,郭守敬又创制了一架自动报时的七宝灯漏,献给元朝政府。元朝政府在召集会议时,常把七宝灯漏陈设在大明殿上。七宝灯漏高一丈六尺,用水激动机件,自动运转。机件中有云珠和珠梁,梁的两端有龙头,可以用来调整水流的缓急。七宝灯漏里的12个抱着时辰牌子的木偶,轮流走出来报时,还有4个木头分别去撞钟、敲鼓、击钲、打铙,报告时刻。七宝灯漏后来被人们称做“大明殿灯漏”,是一种独立的机械性计时仪器。 郭守敬到了晚年,仍然勤勤恳恳研究漏壶。先后制造成了“柜香漏”、“屏风香漏”、“行漏”等等。公元1298年,68岁的郭守敬制成了“灵台水运浑天漏”,这是一台巨大的水钟,比唐代一行和梁令瓒制作的浑天铜仪还要精巧。可惜,郭守敬制作的这些漏壶都散失了。 今天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套漏壶,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制成的。这一年86岁的郭守敬恰恰离开了人间。这是一种三级漏壶,把第一、二、三个水壶分别放在高、中、低的架子上,使水从第一壶漏到第二壶,然后到第三壶——平水壶。平水壶除了底部有个漏孔以外,上面还有个排水口。如果流进去的水过多,就会从排水口漫出,这样就保持住了平水壶的水位不变,使水稳定地漏到受水壶里。受水壶里的水平稳均匀地上涨,浮箭便能比较准确地报时了。 宫里的刻漏由专人管理。管理人看了浮箭和刻度,到时就挂出时辰牌子,公布时辰。北京故宫里就有一间专放漏壶的房间。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