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行的交子大大超过商品流通领域所需量,截至公元1126年,共计发行了7000万缗(一缗等于1000文现金),其中大量的交子并没有得到现金储备的支持与保证,终于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发生。通货膨胀是伴随着纸币超量发行而出现的,这是由于这些超量纸币没有得到其他像金属一样的等价物的支持而引起的。历史上其他一些形式的“通货膨胀”应该另当别论。纸币使用之前虽也有过物价上涨的情况,比如,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常因货币贬值而导致物价暴涨。罗马帝国因用低廉的金属制造具有固定价值的硬币而声名狼藉。 当时已有了以“快速”著称,具有毒性的铸币工艺,政府与私营者都靠它来发行硬币并使之在流通中断绝与交子之间的关联。虽然这种硬币的价值在理论上保证一成不变,但其实际价值还是可贬值的。不过,硬币贬值和硬币的迅速投放这一矛盾,与我国发明纸币印刷技术、纸币发行所导致的通货膨胀是有区别的。 在我国随着货币流通而出现的另一问题是伪造币。流通中的贵重金属硬币,其本身就具有硬币所代表的价值,制造伪币的唯一办法就是使用假金属。伪造货币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就大大地推动了当时炼金术和假金银的制造。由于纸币的面值不是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只是官方发行的一种价值符号,这一特性必然会引起伪造。因此,伪造者伪造的不是纸币的纸张本身,而是伪造货币假冒官方发行。自从个人能够印刷纸张以来,为防止伪造,官方制定了复杂的纸币生产工艺。相当早的时候,在制造纸币中就采用了复杂而保密的工艺过程,其中包括套色印刷、异常复杂的设计和在纸中渗杂特种纤维。币纸的基本制造原料采用桑树皮,有时也混和些蚕丝。人们只要交少量的工本费,就可把不能再使用的脏钱、破钱兑换成新币。 有关一名公元118年侥幸活下来的货币伪造者的记述,使我们对当时的伪造活动有个粗略的了解。在此人被捕之前的6个月中,他印制了2600张伪钞。此人是个雕刻匠,他将真钞直接刻在梨木上,然后用三色套印。伪钞上还印有蓝色的顺序号码和红色印章。他只用了10天就制成了木板。但是伪造者在被捕之前往往没有很充分的时间来制造出更多的伪钞,等着他们的是死刑。 当蒙古人统治我国时,发行了一种很大的纸币,称为“交钞”。交钞的发行储备以一捆捆的蚕丝为依据而不是贵金属。所有的旧式钱币必须兑换成交钞。交钞在全国各地得到流通,甚至传到国外。例如,在公元1294年,交钞已传播到了像波斯帝国那样遥远的地域。公元1965年,考古学家曾发现了两枚交钞。 马可·波罗来中国时,交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书中专门用了一章篇幅详尽叙述了交钞从生产到流通的每个环节。在描述交钞发行的方式时,他 发行所有的这些纸币都是非常庄严和具有权威性的,这些纸币如同纯金、纯银的一样。每张纸币都印有各个负责官员的名字和头衔以及他们的印章。之后再由元帝任命的主管官员在纸币上盖上红色的官印,这些纸币就成了真正的货币。任何制造伪币的人都将被处以死刑。 交钞在明朝晚期已失去它固有的作用,故明朝政府于公元1375年发行了一种叫“大明宝钞”的新币。大明宝钞作为一种法定的货币沿用了两个世纪。虽然当时铜币也在流通,并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必要的零用钱,但商业全部用
它流通时还是有诸多不便。经过通货膨胀之后,大明宝钞很终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而被银币所取代。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在近两个世纪的货币政策失误之后,曾试图恢复使用交钞,但难以实现,结果以导致更大的通货膨胀而告失败。全国通用的具有货币基础的纸币直到受欧洲影响,在近代才又开始使用。 当发行纸币这种古老的方法开始为西方所认识时,它就对西方银行界产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影响。老汉伯格银行、瑞典银行系统就是沿用中国银行系统建立的。因此,一些西方国家的基本银行程序是直接从中国传去的。在西方,纸币很早是由瑞典在公元1661年发行的,美国在公元1690年,法国在公元1720年,英国在公元1797年,而德国直到公元1806年才有了自己的纸币。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