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对有志投资邮票者来说,把握机遇,果断行事,该买则买,当花则花,否则一念之差就会抱憾终身。 著名集邮家姜治方一生中遇到两件事使他抱憾终身。一次,姜治方在法国一邮友的邮册中看到一枚被誉为“民国四珍”之一的民国帆船三分暂作二分倒盖票。姜当时意外遇见这一珍品,“观赏再三,羡慕不已”。但因为初交,出于礼貌,姜未提出交换或购取。殊不料,稍后不久,此人将此枚珍邮轻易交换出手,原因是中国票非他的收藏重点。姜闻知后“懊悔不已”。另一次在比利时,与姜熟识的一邮商拿出一叠西藏实寄封,有十枚左右,特别是其中一枚贴有西藏首次印行的五枚邮票,而且有一枚4分“POSTAGE”变体,此变体甚为罕见,该邮商因与姜熟识,就说:“你今天没带钱,可以先记帐,把这些封带走,以后再付款。”而当时姜犹豫不定,既未作答,也未拿封。 隔几天再问,这些封己邮寄伦敦高价售出。姜“痛心疾首”,在回忆录中写道:“优柔寡断而失掉西藏实寄封的事,使我至今追悔。”自此之后,姜再未能见此数枚西藏封。后来,得一西藏封专集,竟也独缺此十数种实寄封及其票品。 而台湾著名集邮家吴乐园在一次逛邮摊中,“逮”住了一件实寄封,一举赚了2万多美元。且看他如何道来:美国芝加哥国际邮展开幕那天,我到邮摊去逛逛,在一个摊位上发现大龙封,此时身旁已有一位日本人,他比我早到,也发现此封,我当时不动声色,改到别的摊位去看,看完了,发现日本人也走了,我于是再度回到这摊位,手一伸,那老板立刻了解,将大龙封取出,我问多少钱?他说1万美元,我说你如果卖1万美元,则此封如被前面那位买去,我就没有机会。他说9500美元,我毫不迟疑,当场开张支票。后来,有位瑞士人知道,他来看此封,并询问价若干?我问他出多少钱? 他说出1万美元,我说不谈了,加到2万美元,我还是不谈。后来我自伦敦到纽约,身无分文现金,自外国友人处,借得6000美元,当那位外国友人知道我有那大龙封,要求让售,我要价3万美元。 他立即同意成交。此人后来又将此封售给一个德国人,售价为5万美元。德国人7万美元又拍出。也许有人问我是否卖得太便宜,我认为人心要知足,我的路子已经达到,至于再高的价格我找不到,亦非我能力所及,不能强求,况且除了需要邮识、眼光及魄力外,尚需机会。所以,碰上好的邮品,要或不要须当机立断,他以9500元卖给我,是因为我有诚意。至于我能赚钱,是因为了解此封之价值,平常要多培养邮识,遇到机会更要有魄力。 对某些珍邮不惜代价购置,乍看起来似乎得不偿失,也不见得有立竿见影的得益,但从长远来说,投资回报率是十分惊人的。 1957年,美国纽约有10枚我国清代大龙邮票样票拍卖,日本著名邮学家水原明窗闻讯立即乘机赶往,终以15万美元之高价争购到这珍贵票样。由于价钱太大,无钱支付,水原忍痛卖掉他多年收藏的日本邮票。 水原从1947年以来的40多年间共收集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邮票13500多种,计50多万枚。其中有许多珍品,如:1897年清朝发行的红印花小字“当一元”邮票,现存世量仅31—32枚,水原一人拥有3枚。1915年发行
的票值2元“宫门倒印”是民国珍邮,水原不仅收集到这种邮票,且迄今世界仅有的一枚实寄封也为他收藏。他还收集到孙中山亲自设计的总统像光复纪念模样票。1929—1949年间,中国各解放区共发行邮票2000多种。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这些邮票留存极少,而水原现具的就有1800多种。异国之人却有如此丰厚的收藏,偌大之中国竟也无人与之匹比,这不能不说是集邮史上的一大奇迹。以致从1968年至今,水原以其丰富的中国邮票参加各种国际邮展,共获大金、金、银等各种奖牌达47枚之多(截止到1989年底),成为蜚声国际邮坛的中国邮票学专家。其拥有的藏品也足以使他成为亿万富翁。笔者举出这些事例,其用意是希望读者诸君(也许你财力有限,不可能如吴乐园、水原明窗那样能一掷千金)逢上机遇时,要拿出买“盒子炮”的胆魄,当买就买,绝不犹疑。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