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与过量食糖有关,一个人在膳食中每天食糖若超过110克,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要比每天吃糖少于60克的人高5倍以上。据对20个国家的糖消耗量与乳腺癌发病率关系的调查,发现耗糖量多的同家中,妇女患乳腺癌者亦多。专家们认为,女性的乳房组织能高度吸收利用胰岛素,长期摄入高糖饮食,可使血中胰岛素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而早期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恰恰需要大量胰岛素,此时胰岛素就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糖属于酸性食物,长期过量食糖会加速细胞老化。正常人体内环境呈弱碱性,高糖饮食会使机体的酸碱度发生中性偏移或弱性改变,从而促使细胞衰老,使人出现适应能力差、皮肤易皱、头发变黄或发白等。且大量吃糖,会过多消耗体内的碱性物质——钙,影响骨骼的代谢和发育。当然,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关键是要用之得当。科学家指出:在现代生活条件下,食糖量每日不应超过10克。 营养学家认为,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素,其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它们各有不同的功能。这些营养素来源于各种各样的食物,如果长期偏食或食物过于单一,就会患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缺乏症,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小儿健康;所以必须预防和及早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例如:有的只吃肉不吃蔬菜,长期下去,常可发生维生素及无机盐缺乏,诸如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坏血病、鼻出血、齿龈出血等现象;铁元素缺乏,可患缺铁性贫血;维生素E及钙缺乏可患佝偻病,等等;有的只吃主食,不吃肉、蛋及其他辅食,因而可造成蛋白质缺乏,导致生长障碍,抵抗力下降等;有的只吃一种或几种蔬菜,其他品种拒食,因而得不到全面的营养素;还有的只吃甜食如蛋糕、巧克力、甜饮料等,而不按时进餐,以致胃口不好,消化功能紊乱,产生厌食、偏食,其危害之大,举不胜举。 我国饮食指南中有这样几句歌诀是不无道理的,即:食物多样化,宜杂不宜偏;三餐讲平衡,精粗搭配全;脂肪勿过量,少糖莫贪甜;常吃绿叶菜,适当少用盐。人们每天要通过各种食物,从外界摄入几十种营养素。由于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素的构成、比重各异,因此所吃食物的品种越多、越杂,就越能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从小就要防止偏食,养成杂食的习惯。古人说:“烹龙爆凤何足贵,劝君杂食颐天年”。我国饮食习惯中的“杂合面”“腊八粥”、“八宝饭”、“大杂烩”、“什锦”、“杂拌”、“拼盘”等等,都是杂食的典范。 孔子曰:“食不厌精”,爱吃精食也许是人之本能,但是“精米精面”与粗粮杂粮相比,虽然某些营养成分高,而且可口,但是也有缺陷。一般来说,粮食加工的精度越高,营养损失得越多,营养价值越低。例如,富强粉营养就没有标准粉高,这是因为小麦加工成富强粉,除了淀粉百分比略有增加外,蛋白状、尼克酸等营养大大减少,维生素B1、B2及钙、铁、纤维素等几乎全部损失。大米也是如此。其次就是粗粮杂粮的品种多、营养全,有许多独特食用和医疗价值。具体表现在:一是营养成分高。例如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略低于面粉,维生素A的含量高于稻米和小麦,玉米含的热量高于大米和面粉。又如每500克小米脂肪含量比大米高3.5—6克,莜麦面的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含量以及释放的热量都比大米、面粉高。二是含有多量的粗纤维。这是“精米精面”不可比拟的。譬如糙米、玉米等粗粮中粗纤维含量比“精米精面”高4—10倍。这种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
和吸收,但它能增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和肠粘膜接触的时间,有利于预防便秘、静脉曲张、肥胖、冠心病、结肠疾病等等。三是具有药用价值。祖国医学文献记载中认为,许多杂粮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有防病治病的功效,例如,赤小豆有除热毒、消肿胀、利小便等作用;绿豆能清热解毒,常食用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症状;小米性甘,微寒,有健脾、除湿和助安眠的作用;莜麦面含糖分少,含蛋白质多,还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所以,还是吃些杂粮好。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