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复发性口疮的食疗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中很常见的疾病,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复发性阿弗他性溃疡或复发性口腔溃疡。它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上反复出现一个或数个散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有明显的的痛感。本病以冬春季为好发季节,其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但以青壮年为多,女性略多于男性。本病有随着病史的延长,复发周期逐渐缩短,症状逐渐加重的趋势。 本病的病因错综复杂,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现代医学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与患者局部和全身免疫状态有关。在祖国医学古籍中对口疮的描述记载很多。综观历代医家对复发性口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大致可概括为虚实两大类。实证口疮大都由于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炙搏、膏粱厚味,嗜饮醇酒,以致脾胃湿热内积,热盛化火,火邪循经上攻;或是由于内伤情志,肝气郁结,积久化热;或是思虑太过,心烦不宁,心火亢盛,火毒上炎熏蒸于口所致。虚证口疮则多因素体阴虚,或大病久病之后,阴液耗损,阴虚则火旺,虚火上炎口舌而发口疮;或是由于劳倦内伤,或过食寒凉之品,致脾胃受伐,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升降气机失调,脾湿郁久而生热化火,阴火上灼口舌而致口疮。 辨证分型: 心胃火盛型:口疮数目较多,或融合成片,口疮周围红肿,边缘隆起,溃疡面积较大,表面多黄白色渗出,大多分布在唇、舌、颊、龈、口底等处,溃疡灼热而痛,说话及进食疼痛加重。同时可见心烦脘闷,口干口渴,面赤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象滑数。食宜清热泻火,质软清淡。 阴虚火旺型:口疮反复发作,数目不多,孤立散在,大小不等,边缘清楚,红晕明显但较窄小,表面覆盖浅黄色伪膜,微微隆起,有烧灼痛,溃烂面深浅不一。同时可见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口干咽燥,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阴虚内热之症,舌质偏红苔薄,脉来细数。食宜滋阴清热,清淡细软。 脾胃虚寒型:口疮日久不愈,数目不多,周围颜色淡红,溃烂面淡白色,疼痛时轻时重,多发于唇、咽部及舌下,劳累后症状加重。全身症见倦怠乏力,纳呆,面浮肢肿,面色白,腰膝酸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或沉迟。食宜温中健脾,细软清淡。 肝气郁滞型:多见于女性患者,常于经前或情志不舒而发作,口疮或多或少,边缘红赤,溃烂面灰黄白,深浅不一,同时伴见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抑郁少欢,胸胁作胀,经期少腹胀痛,月经先后无定期,舌质暗红,脉弦。食宜行气解郁,清淡细软。 辨证食疗: 心胃火盛型 (1)竹叶粥 【组成】鲜竹叶30克或干品15克,石膏45克,粳米50克,砂糖适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 【用法用量】生石膏先煎20分钟,再放入竹叶同煎7~8分钟,取汁加入粳米煮成粥。加糖搅匀,放温凉后食用。 【按】竹叶清心除烦,石膏清热降火,粳米甘平益胃,白糖甘平生津。全方配伍清泻心胃实火。竹叶、石膏均为味淡之品,煮粥辅以白糖调味,则
更为味美可口。温凉后食用,可避免刺激口疮疼痛。 (2)西瓜汁 【组成】西瓜1个。 【功能主治】清心利尿。 【用法用量】西瓜去籽,榨取汁液,频频服用。 【按】西瓜甘淡性寒,清心利尿,解渴除烦,含大量维生素,可促进口疮愈合。西瓜甘凉味美,治心火亢盛之口疮,实为佳品。 (3)萝卜汁 【组成】萝卜1个,白糖适量。 【功能主治】清热止渴,消食宽中。 【用法用量】萝卜洗净,切碎,捣取汁,加白糖少许调味,频频含漱和饮用。 【按】萝卜辛寒,因含丰富的维生素,且寒凉适可。含漱有促进口疮愈合作用。 (4)绿豆橄榄粥 【组成】橄榄5只,绿豆100克,白糖50克。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用于咽喉肿痛、胃热口疮、百日咳、暑热烦渴、酒醉不适等症。 【用法用量】将绿豆、橄榄共同煮粥,加入白糖拌匀即可。吃绿豆喝汤,每天服1次,5次为1疗程。 (5)葛根粥 【组成】葛粉30~50克,白糖50克。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降低血压,降低血糖。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复发性口疮、夏季或发热期间口干烦渴等症。 【用法用量】新鲜葛根切片,经石水磨浆澄取淀粉,晒干即成葛粉。用适量水调匀葛粉,煮成粥,加入白糖即成。供早晚餐服食,20天为1疗程。 (6)荸荠汁 【组成】鲜荸荠500克,白糖50克。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化痰消积。用于温病烦渴、热淋、口疮、咽喉肿痛、目赤、肺热咳嗽等症。 【用法用量】将荸荠洗净去皮,纱布包绞取汁,加入白糖即成。每次分2次服完,7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服。 (7)石榴含漱方 【组成】鲜石榴2只。 【功能主治】消炎杀菌,消肿。适用于口腔炎、扁桃腺炎、喉痛、口舌生疮等症。 【用法用量】将石榴剥开取籽,捣碎,以开水浸泡,晾凉后过滤。1日含漱数次。 (8)黄连蛋黄油 【组成】以黄连6克,蛋黄油适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滋阴生肌。适用于口腔溃疡。 【用法用量】以黄连研成细末,将上之味调匀,涂抹口腔溃疡处。 (9)凤凰衣
【组成】鸡卵膜衣(即风凰衣)适量。 【功能主治】清热,生肌。适用于口唇灼热、皱裂、口疮、口腔溃疡。【用法用量】视口腔溃疡大小而剪切凤凰衣,用淡盐水浸泡数分钟,敷 贴患处。 阴虚火旺型 (1)二冬粥 【组成】麦冬10克,天冬10克,元参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清热生津。适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口舌 糜烂生疮。虚火口疮连年不愈,经常复发,津枯便秘者。 【用法用量】先将前3味药加水煮沸10分钟,去渣取汁。然后加米煮粥,放白糖搅匀,温凉后食用。 【按】麦冬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天冬滋肾阴而润燥;元参滋阴降火,解渴除烦;粳米甘平益胃;白糖甘平,调味生津。全方配伍共奏滋阴降火、清热生津之功。日常膳食,可防治兼得。 (2)牛膝石斛饮 【组成】怀牛膝15克,石斛15克,白糖适量。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滋补肝肾。 【用法用量】怀牛膝、石斛加水同煮10分钟,去渣取汁,加糖频频饮用。【按】怀牛膝滋补肝肾,能引火下行;石斛养阴清热,治阴虚火旺口舌 生疮。牛膝味苦酸,加白糖调味生津,使酸甜适中,饮用可口。 (3)菱粉粥 【组成】菱粉100克,白糖50克。 【功能主治】营养滋补,健脾益胃,强健腰膝,解除内热。主治阴虚低热、营养不良、慢性泄泻、口腔溃疡等症。 【用法用量】用少量水调匀菱粉,倒入沸水中,煮为稠粥,加入白糖即可。可作早晚餐服,每天服1次,常食有益。 (4)荸荠豆浆 【组成】豆浆1000克,荸荠150克,白糖6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润燥,补虚滋阴,醒酒解渴。用于消渴、暑热烦渴、口舌生疮、醉酒不适等症。 【用法用量】先将荸荠去皮,压取汁与豆浆混合,加入白糖,煮数沸即成,趁温热服用,可供两人1次服,7天为1疗程。 (5)雪梨蜂蜜羹 【组成】雪梨2只,核桃仁50克,蜂蜜50克。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发汗解表。用于咽痛咳嗽、百日咳、复发性口疮、食欲不振、便秘等症。 【用法用量】将雪梨去皮,切片,和核桃仁共煮数沸。至梨熟,调入蜂蜜即成。趁热服,每天服1次,连服3天为1疗程。 (6)烧肉蚝豉汤 【组成】蚝豉(用牡蛎肉干制而成)750克,瘦猪肉100克。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润燥。适用于虚火牙痛、口舌粘膜糜烂等症。 【用法用量】蚝豉、瘦烧猪肉加清水适量堡汤,用食盐少许调味,佐膳。(7)雪耳炖冰糖 【组成】白木耳10~12克,冰糖适量。
【功能主治】滋阴润肺,生津止咳。适用于咽干口燥、虚热口疼等症。【用法用量】白木耳洗净后放碗内加冷开水浸,以浸过为度,泡浸1小时左右,发胀后拣去杂物。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隔水炖2~3小时。食雪 耳饮汁。 (8)葫芦瓜糖水 【组成】葫芦瓜500克,冰糖适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除烦止渴。对口疮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用法用量】葫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水适量煲汤,用冰糖调味。饮 汤,瓜可吃可不吃。 脾胃虚寒型 (1)川椒拌面 【组成】川椒5克,挂面100克,植物油、酱油适量。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口疮。 【用法用量】将川椒用温火煽干,研成细末。将油烧热,加入川椒末和少许酱油,拌面食用。 【按】川椒温振脾阳并杀虫,面粉补脾。合为温补脾胃之方。 (2)甘草粥 【组成】炙甘草10克,糯米50克。 【功能主治】健脾和中。适合于脾胃虚寒、口疮经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将炙甘草水煎沸10分钟,取汁加糯米煮粥。 【按】炙甘草补脾益气,糯米益气温中,二者配伍有温中健脾之功。 (3)枣泥红糖包 【组成】大枣500克,红糖150克,面粉适量。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脾胃虚寒之口疮。 【用法用量】大枣煮熟去皮、核,加入红糖调匀。用放好碱的发面包或糖包,蒸熟后食用。 【按】大枣甘温,补脾益气,红糖温中,二味合用共奏启脾益气、温中和胃之功效。 (4)生姜汁 【组成】生姜若干。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之口疮。 【用法用量】生姜(新鲜)捣汁,频频漱口,或为末擦之。 肝气郁滞型 (1)桔叶薄菏茶 【组成】桔叶30克,薄荷30克。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辛散止痛。适用于肝气不舒、郁而化火、冲发于上而致的口舌糜烂生疮。 【用法用量】将2药洗净切碎,代茶饮。宜温凉后饮用,避免热饮刺激口疮疼痛。 【按】桔叶味苦性平,功能舒肝行气;薄荷辛散,理气解郁,因含挥发油,能使口腔粘膜血管收缩,感觉麻木,故可止口疮疼痛。 (2)佛手茶 【组成】佛手200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解郁。适用于肝郁气滞之口疮。
【用法用量】佛手轧碎成粗末,每次10克,泡水代茶饮。 【按】佛手味辛苦酸,性温,芳香辛散,苦降温通,故可舒肝和胃。 (3)金橘饼 【组成】金橘若干。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生津。用于肝郁气滞之口疮,久用有效。 【用法用量】金橘用糖腌制后,每次口含咽津。1日数次。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