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是生长在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人的鼻窦一共有左右对称的四对,分别称为额窦、筛窦、上颌窦和额窦。它们的窦口都与鼻腔相通,粘膜与鼻腔粘膜相延续,所以鼻腔的炎症很容易蔓延到鼻窦。鼻窦的开口很小,化脓性细菌感染后,脓液留在鼻窦内,不能排干净。特别是上颌窦,窦腔大,窦底低,窦口高,脓液积在窦底,不能排出来,炎症就很不容易消退。鼻窦炎的主要症状是鼻塞,脓鼻涕多,头痛,鼻塞是因为鼻粘膜肿胀造成的。积的脓多,所以脓鼻涕就多。脓积得多了后还会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头痛。急性鼻窦炎,感染严重时会出现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果治疗不彻底,不及时,急性鼻窦炎还会转化成慢性。这时候虽然没有明显的全身性症状,但是仍然经常流脓涕,鼻塞,头痛。病程迁延,还会有精神不振、头晕、容易疲倦等表现。 本病脓涕不断,好像渊泉一样,所以中医称之为“鼻渊”,认为是风寒或者火热等邪气犯肺以后郁结,滞留在鼻窍,火热或风寒化热,灼伤了鼻窦肌膜引起的。鼻渊迁延不愈,要影响肺气的清肃功能,甚至影响脾肾等,出现虚证的表现,就相当于慢性鼻窦炎时间长后出现的精神不振,头晕乏力等等。临床表现如下: 实证:鼻涕黄脓量多,有时有臭味,鼻塞,头痛剧烈,或发热、恶寒,口苦咽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 虚证:流涕黄粘或白粘,嗅觉减退,遇寒冷或感冒后,流涕加重、变黄,鼻塞时轻时重,经常头晕头痛,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或伴耳鸣,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辨证食疗: 实证 (1)公英地丁酱 【组成】嫩蒲公英30克,嫩紫地丁3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 【用法用量】蒲公英、地丁洗净,放入沸水煮开烫熟,切细蘸酱食。 (2)苍耳子茶 【组成】苍耳子6克,茶叶6克。 【功能主治】祛风通鼻窍。 【用法用量】两物置杯中,泡开水代茶饮。 (3)葱白汁 【组成】葱白10克。 【功能主治】祛风通窍。 【用法用量】葱白捣烂,绞汁,涂鼻唇之间,每日2次;或用开水冲后,乘温熏口鼻。 (4)茶柏散 【组成】上等龙井茶30克,川黄柏6克。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排脓。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以少许药未嗅入鼻内两侧,每日多次。 (5)葫芦酒 【组成】苦葫芦子30克。
【功能主治】通鼻窍。 【用法用量】葫芦子捣碎置瓶中,加150毫升醇酒浸泡7日。去渣后,少少纳入鼻中。每日2~4次。 (6)老干丝瓜末 【组成】老干丝瓜2克。 【功能主治】化瘀解毒。 【用法用量】将老干丝瓜干烧灰存性为末。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晨用开水冲服。 虚证 (1)辛荑花煲鸡蛋 【组成】辛荑花10~20克,鸡蛋2只。 【功能主治】解毒,通鼻窍,滋阴。 【用法用量】用辛荑花、鸡蛋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2)大蓟根鸡蛋 【组成】鲜大蓟根60克,鸡蛋3只。 【功能主治】润肺解毒,育阴止血。 【用法用量】上2味同煮至蛋熟即成。每日1次,连服1周。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