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便血黑粪的食疗

便血黑粪,又名黑便。凡是大便下血,无论在大便前、大便后下血,或血便夹杂,或单纯下血,均归属于此范畴。粪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量及血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若出血量不多,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较长,与肠道中的硫化物结合则呈黑色且粘稠发亮,称为柏油样大便;若出血量多且停留时间短时,则可出现血便。 引起便血黑粪很常见的原因是胃肠道疾患。如消化性溃疡(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由于溃疡侵蚀胃及十二指肠基底部的血管而导致便血黑粪。又如在急性或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坏死性肠炎等疾病中,也可见及此症。在肝胆疾患中,当肝硬化的晚期,由于门脉高压,引起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一旦曲张的静脉破裂,可致便血或伴呕血。当胆石症、胆道感染并发出血时亦可出现黑便。其他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液病及尿毒症晚期,由于尿素衍生物对消化道粘膜的腐蚀,均可出现便血黑粪的症候。 中医认为便血之症多因肠道湿热或脾胃虚寒所致,常见的原因有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以致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热,积于肠道;或因忧思恼怒,七情过极,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木火犯土,损伤胃络,迫血外溢,血液下渗大肠而成便血之证;或因素体脾胃虚弱,久病体虚,损伤脾胃,以致脾气虚衰,失于统摄,气不摄血,血无所归,离于脉道,渗入肠道而成便血。由此可知便血的病位,主要在胃与肠,其病机主要是火与虚,火盛迫血妄行,气虚则血不归经。治疗时应先根据症状,分辨出实火与气虚,然后根据实火者宜清泻、气虚者宜补气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与此同时,尤须注意患者的饮食,合理而科学的膳食对于便血病的转归与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平时的饮食应以软烂少渣,容易消化,少刺激及少食多餐为原则。平时可吃一些油脂不重的荤菜及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忌食烟、酒以及辛辣动火之品,以免加重对胃肠的刺激。现将实火与气虚的便血症候作一介绍。 胃肠积热型:便血,血色鲜红,量中等,有时黑色呈紫黑色,口苦口干,喜饮冷饮,胃脘部胀闷作痛,并有灼热感,有时烦躁,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来弦数。 脾胃虚寒型:便血反复迁延日久,量不多,其色紫黯或黑便,脘腹不舒或隐隐作痛,喜温喜暖,头晕目眩,面色少华,神倦乏力,怯寒肢冷,饮食减退,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辨证食疗: 胃肠积热型 (1)荷蒂汤 【组成】鲜荷蒂5个,冰糖少许。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和血。适用于胃肠湿热便血及泄利。 【用法用量】鲜荷蒂洗净剪碎,加水煮1小时取汁,再加冰糖温饮 (2)委陵菜汤 【组成】委陵菜15克,白芨10克,红枣5个。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和血止血。适用于肠道湿热壅滞、大便下血及血痢等症。 【用法用量】以上3味,水煎服。
(3)炸白茶花 【组成】鲜白茶花40朵,鸡蛋6只,淀粉140克,白糖60~80克,植物油1000克。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消肿。适用于吐血、便血,崩漏,淋病等。【用法用量】将白茶花去花萼,洗净,仍保持花形。鸡蛋打开留蛋黄去 蛋清,放入碗内,加清水50克,白糖、淀粉放入碗内,用筷顺方向搅匀成蛋清糊。炒锅烧热放入植物油,用中火烧热,用筷子夹住白茶花,裹上蛋清糊,逐个依次下入油锅中炸。要注意掌握油的热度。当白茶花炸至浅黄色时捞出,放入盘内即成。 (4)荷花青鱼片 【组成】鲜白荷花1~2朵,净鲜青鱼肉250~300克,精盐、味精、料酒、白胡椒面、鸡蛋清、鸡汤、猪油、湿淀粉、葱姜蒜片各适量,白糖少许。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水消肿,升清止血。适用于暑湿、泄泻、便血、崩漏、浮肿、脚气、湿痺下肢重痛等症。 【用法用量】鲜白荷花洗净,取下花瓣、蕊,放在盘内。青鱼顺丝切成片状,放碗内,加入精盐、味精、料酒、鸡蛋清、湿淀粉,拌匀上浆。把鸡汤、味精、精盐、料酒、白胡椒面、白糖、湿淀粉放人碗内兑成芡汁。炒锅烧热下入猪油,烧至四五成热时,将鱼片逐个地放入锅内滑透,捞出沥油。锅内留底油烧热,投入葱、姜、蒜片炒出香味,倒入鱼片和兑好的芡汁,再倒入荷花瓣、蕊,翻炒几下,盛入盘内即可。 (5)槐花饮 【组成】陈槐花10克,粳米30克,红糖适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适用于风热便血。 【用法用量】将陈槐花烘干,研成末,粳米淘净,备用。将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40分钟,过滤留米汤。槐花末、红糖放入米汤内,搅匀即成。可当茶饮。 (6)蚕豆饮 【组成】鲜蚕豆叶或荚壳60~90克。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适用于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将鲜蚕豆叶或荚壳,加入水煎后加红糖适量。1日2次分 服。 (7)鸡冠花蛋汤 【组成】白鸡冠花30克,鸡蛋1只。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凉血止血。适用于阴虚血热之便血。 【用法用量】将白鸡冠花入锅,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留汁,将鸡蛋荷包煮熟。每日1次,吃蛋喝汤,连服5~6次。 (8)丝瓜猪肉汤 【组成】丝瓜250克,瘦猪肉200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肠,解暑除烦。适用于暑热烦渴、内痔便血。 【用法用量】丝瓜切块,瘦猪肉切片,加适量水炖汤,加食盐调味食之。(9)黄花木耳汤 【组成】黄花菜30克,木耳15克,血余炭(头发灰)6克。 【功能主治】清热养血,利水消肿。适用于大便出血等症。 【用法用量】先将黄花菜、木耳加700毫升水,煎成300毫升,然后冲
入血余炭,吃菜饮汤。 脾胃虚寒型 (1)菠菜粥 【组成】鲜菠菜适量,粳米60克,灶心土60克。 【功能主治】补脾固肠,养血止血。适用于慢性便血及便秘等症。 【用法用量】灶心土煮水去渣,用粳米煮粥。待粥熟米烂,再加入适量切好的菠菜,见开后即成。 (2)豆腐渣散 【组成】豆腐渣适量,红糖少许。 【功能主治】益气止血。适用于便血长期不愈者。 【用法用量】将豆腐渣炒焦,研细。每服6~10克,日服2次,红糖水送下。 (3)仙人果汤 【组成】仙人果60~90克,藕粉适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固肠止血。适用于脾气虚弱之大便下血及慢性泻痢等病。 【用法用量】仙人果全草水煎取浓汁,调入藕粉服之。每日2~3次。(4)秋海棠花栗子粥 【组成】秋海棠50克,栗子肉100克,粳米150克,冰糖70克。 【功能主治】补肾强筋,健脾养胃,活血止血。适用于泄泻乏力、吐血、便血等症。 【用法用量】秋海棠花去梗柄,洗净。栗子肉去内皮洗净,切成碎米粒。粳米淘净。冰糖打碎。粳米、栗子碎粒放入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用旺火烧沸,转用慢火煮至米熟烂。加入冰糖、秋海棠花,再用小火熬煮片刻,即可食用。每日服食1~2次。 (5)木耳粥 【组成】黑木耳30克,粳米100克,大枣5枚。 【功能主治】健脾补气摄血。适用于脾胃气虚之便血。 【用法用量】将黑木耳温水浸泡1小时洗净,与粳米同煮成粥。每日早晚温热食用。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