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产于近海,少数生存在淡水中,分布在我国沿海大江河口。河豚鱼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的鱼类。《本草纲目》中记载:“河豚有大毒,味虽鲜美,食之杀人。”由于河豚鱼所含毒素的毒性大,中毒后若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因此,做好预防河豚鱼中毒是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河豚鱼中毒的原因:是由于摄食被河豚毒素污染的食物,或因不认识河豚鱼,混同其他杂鱼而食;也有的听说河豚鱼味美,冒险去一尝,但去毒方法不得当,因而中毒,甚至身亡。河豚鱼所含有毒成分为河豚毒素,简称TXT,是一种全氢喹唑啉化合物,有河豚毒和河豚酸两种。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卵巢、肝脏中,其次是皮肤、血液、眼睛、腮。新鲜洗净的鱼肉不含毒素。由于河豚毒素能微溶于水,如鱼死后较久,毒素可从内脏渗入肌肉中。每年春季为河豚鱼的生殖产卵时期,毒性很强,食之很易引起中毒。 河豚鱼中毒的临床表现:河豚毒素毒性稳定,能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和普通有机溶剂,经炒煮、盐腌、日晒等均不能使其破坏。河豚毒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抑制神经和肌肉的传导。进食后发病迅速,一般30分钟至3小时,症状出现剧烈,严重者常在食后数十分钟即有明显症状。开始为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眼睑下垂,四肢乏力,继而四肢肌肉麻痹,共济失调,甚至瘫痪。作用于胃、肠粘膜,引起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口渴、腹痛或腹泻等。严重者血压及体温下降,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瞳孔放大,昏睡,昏迷,如不及时有效抢救,很后发生呼吸中枢麻痹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河豚鱼中毒的治疗:一旦发生河豚鱼中毒,症状进展迅速,必须及时进行抢救,越快越好。目前无特效解毒药物,采用对症治疗,以催吐、洗胃、泻下为主,尽快排出毒物。中毒早期可口服1%的硫酸铜50~100毫升催吐;用1:2000至1:4000高锰酸钾液或0.2~0.5%活性炭悬液反复洗胃,洗胃后灌入50%硫酸镁50毫升导泻或高位灌肠;用中草药鲜芦根1000克捣汁内服或水煎热服;肌肉麻痹者用香木鳖碱2毫克肌肉或皮下注射;呼吸困难者可用可拉明0.375克和洛贝林3毫克交替肌肉注射,呼吸肌麻痹用人工呼吸器,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河豚鱼中毒的预防:第一,加强宣传“河豚有毒,不能食用”,使群众了解河豚有毒,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毒。第二,运输时将河豚鱼和食用鱼分开装运,防止混杂,市场出售海杂鱼时,应事先经过仔细严格地挑选。第三,水产品销售将河豚鱼集中加工处理,禁止零售,加工时彻底做到“三弃”(弃头、弃皮、弃内脏),鱼肉反复清洗,加碱破坏毒素后制成罐头方可出售。第四,必须将去掉的河豚鱼头、鱼皮、内脏、血液及漂洗的水妥善处理,挖坑深埋,不可随便扔弃,以免污染其他食物及禽畜误食中毒。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