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黄曲霉素中毒的预防

黄曲霉菌是在玉米、稻谷、麦类、花生等粮油食品中生长的一种霉菌。它产生的黄曲霉素是霉菌素当中毒性很强烈的毒素。许多资料证实,黄曲霉素能损伤人的肝脏功能,引起肝脏的急性病变。特别是有诱发肝癌的作用,还可引起脑、肾、胃等部位的癌肿。国际上公认它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很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所以黄曲霉素中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黄曲霉素在霉菌死后仍然可以长期存在于食品中,而且毒素的性质比较稳定,能耐270℃的高温,一般方法的食品烹调、加工都不能去除它的毒性。一旦发生中毒反应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对其采取预防措施就十分重要。 黄曲霉素中毒的预防:主要在于防止毒素的食入。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黄曲霉素在温度30C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粮食含水分14%以上和花生含水分9%以上时极易繁殖,所以应该在食品和饲料的生产、收获、运输、加工和贮藏时保证质量,控制霉变。 第二,家庭中存放粮食的容器要清洁干燥,花生、豆类等粮食贮藏前要晒干。一般不宜将花生保存到第二年的梅雨季节后再食用。对霉变的颗粒要及时清除,以防污染其他颗粒。 第三,对发生了霉变的稻米,应反复搓洗至水清为止再煮饭。因为毒素主要分布在外面的米糠层内,反复搓洗可去除大部分。 第四,用压力锅煮饭要经受高温高压,或煮饭时加入少量纯碱(米饭或粥不发黄为度),以及对豆类、花生等加细砂高温烘炒、油炸等,可以解除一些黄曲霉素的毒性。 第五,火腿、香肠、咸肉、咸菜、大头菜等腌腊食品,酱油等调味品及香菇干等干货,也很容易长霉,滋生黄曲霉素,所以都不宜存放过久再食用。一旦发生霉变,应洗刷干净,去除霉变部分再食用。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