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耳鼻咽喉科病症的食疗


(一)概说 耳鼻咽喉科的器官都位于人的头面部,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感知、接触、交流,呼吸空气,摄入食物的重要器官。结构比较精细,神经非常丰富,功能也相当复杂。这些器官的疾病不少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所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医学对这些器官的疾病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食疗就是根据这些理论方法为指导的。咽喉疾病由于可以通过直接咽入,使药物通过咽喉局部,提高疗效,所以食疗方法较多。鼻科疾病也有一些食疗方法。耳科疾病则偏于用食物性药物局部外用的方法,也一并收入。 1.生理特点 耳、鼻、咽、喉诸器官的位置距离很接近,它们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关系上也都非常密切。它们的粘膜是连成一片的,中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其中鼻腔、咽、喉三者组成相通的管道,共同完成呼吸、发声等重要功能。各器官之间还有细的通道,如鼻和咽之间有鼻咽管,咽与耳之间有咽鼓管,这些通道使空气能够在里面互相流动,有利于呼吸与发声。 耳、鼻、咽、喉各器官各自都有许多对人体来说是很重要的生理功能。 这些功能与它们的生理结构密切相关。 (1)耳:耳在结构上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主要的生理功能一是听觉,一是平衡觉。外耳和中耳主要起收集和传递声音的作用。内耳有非常丰富的听觉神经细胞,内耳的前庭还有平衡觉感受器,对维持人体平衡起反射和调节作用,所以内耳是听觉、平衡觉的主要感受部位。 (2)鼻:鼻是呼吸道的门户。鼻腔内面的粘膜下有丰富的血管、粘液腺、浆液腺,其中的一部分粘膜称“嗅区粘膜”,具有感受嗅觉的功能。除了嗅觉功能外,鼻还对进入肺部的空气加以清洁过滤。粘膜下丰富的血液循环和腺体分泌,使空气加温,保湿。鼻腔产生的阻力还有配合胸腔形成负压,使吸气的时候肺泡能够膨大,肺部的气体进入得更多。另外鼻腔、鼻窦等部位可以使喉部发出的声音产生共鸣,使声音更加洪亮,更加清晰。 (3)咽:咽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上通鼻腔,下连喉部。咽部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很大的淋巴组织就是位于口咽部后壁两侧的两个扁桃体。咽的功能主要有与口、舌、唇、齿等一起协同完成语言功能、吞咽食物的功能和通过空气的呼吸道功能。扁桃体等淋巴组织产生的淋巴细胞,有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所以是守候在人体门户的防御屏障,具有免疫功能。 (4)喉:喉是人体的发声器官,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粘膜等组成,分为声门区、声门上区、声门下区。声门区的上下内壁分别有由两个粘膜和韧带构成的,可以开闭的皱折,称声带和室带。空气经过声带,声带振动就发出各种声音。除了发声功能外,喉还有:呼吸功能,声门张开时吸入空气;保护功能,异物进入,到达非常敏感的喉部,引起剧烈的咳嗽来阻止和排出异物;屏气功能,当人需要使劲用力时,喉部的声门紧闭,胸廓固定,呼吸停止,通过增加腹部压力,来完成负重、跳跃、排便、分娩等动作。 耳、鼻、咽、喉都是人体与外部相通,生长在人头面外部的器官,鼻、咽、喉又是人体呼吸空气的必经之路。虽然它们位于人体头部外表,但中医认为它们与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耳是肾的外窍,它
的生理功能由肾所主持;鼻是肺的外窍,肺气通于鼻,肺气和畅,鼻才能发挥正常的呼吸和嗅觉等功能;咽与胃相通,是胃系所属的器官,饮食物通过咽部到达胃;喉与肺相通,是肺系所属的器官,空气通过喉部到达肺。这些理论,对中医辩证治疗耳鼻咽喉科病症的食疗都有指导意义。 2.清理特点 如上所述,耳、鼻、咽、喉都是对外开放的器官,其中鼻、咽、喉又合称上呼吸道,是空气进入人体的必经之路。空气中含有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常常先侵犯这些部位,也就是说它们很容易感受风热、风寒等外来病邪。又因为这些器官之间的粘膜连成片,管道相互贯通,疾病很容易互相蔓延。比如一旦鼻、鼻窦患病,耳、咽各部也会受累。临床上,上呼吸道感染时急性鼻炎和急性咽炎同发,感冒后鼻粘膜的炎症引起中耳炎,小儿科病人咽炎容易累及喉部,并发喉炎等等,都是常见的例子。 耳、鼻、咽、喉的功能非常重要和复杂,患了疾病以后,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各种功能。比如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要影响听觉,慢性鼻炎迁延不愈很终使嗅觉丧失,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影响发声造成声音嘶哑等等。有些功能的损伤或者丧失,可以造成不可逆转的、终身的缺陷。另外,某些严重情况,如急性喉阻塞,喉、气管支气管异物等,还可以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 耳、鼻、咽、喉科疾病还与全身性的疾病有关系。比如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等可以成为全身性感染的病灶,扁桃体炎引起的变态反应是继发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急性肾炎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的原因,内耳的淋巴性水肿所引起的美尼尔氏综合症会出现许多全身性症状。鼻、耳等器官还上连颅脑,鼻窦、中耳的化脓性炎症严重时可以波及颅内,并发颅内感染等等。中医强调局部疾病与全身的关系,如肾的精气不足,产生耳鸣、耳聋;肺气闭塞、肺气虚弱会鼻塞不通利,不能闻香臭;胃火亢盛造成咽喉肿痛;肺气不宣,肺气虚弱会声音嘶哑等等。食疗处方的订立,都是以这些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思想的。 3.保健重点及措施 患了耳、鼻、咽、喉科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也容易转变成慢性疾病,如慢性鼻炎、慢性中耳炎、慢性咽喉炎等等。变成慢性以后,不但不容易治疗,而且或多或少要影响功能。所以患病后要引起重视,及时、彻底地治疗,儿童感冒以后容易并发中耳炎,并发喉炎,更应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就医治疗。 耳、鼻、咽、喉等器官容易感受中医所说的六种病邪中的“风邪”。不论是风热之邪还是风寒之邪,急性期终会表现出风邪转热,或者还会热盛损伤阴津。所以对于急性的耳、鼻、咽、喉科疾病,多用清热、生津、养阴的方法治疗。这方面的食疗方剂也很多,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同时要忌食辛辣、燥热的食物。慢性的耳、鼻、咽、喉科疾病,则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辨证施治,辨证施护。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母乳喂养

下一篇:人工喂养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