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血型——细胞膜上的特性标志

根据人类的外表颜色特征,可将人类分为许多类别,如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由于人类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组织细胞等)膜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的不同,使它们各具特征性抗原。根据细胞特征性抗原的不同或者有无,可将血液分为若干血型系统。目前已经科学研究确认的仅人类红细胞的特征性抗原至少有15个类型,也即有15个血型系统(如ABO、RH、lewis等)。其中ABO血型系统是发现很早与临床医学关系很密切很常应用的。 早在1890年,人们就发现人类红细胞膜上可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人类血清中也存在抗A和抗B两种凝集素。ABO血型系统就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含有的A和B凝集原的不同,将人类血液分为A、B、AB、O4个基本血型。红细胞膜上仅具有A凝集原的就是A型血;仅具有B凝集原的为B型血;A、B两种凝集原均具有的就是AB型血;O型血者无A或B凝集原。实验研究还发现,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结合或B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结合会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并在血管中发生溶血反应,所以A型血里无抗A仅有抗B凝集素,B型血里仅有抗A凝集素,AB型血里无抗A和抗B凝集素,而O型血里同时具有抗A和抗B凝集素。 在临床上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凝集原与受血者的抗凝集素有无凝集反应,所以很好是同型输血。O型血素有“万能代血者”之称,因为它不含有A或B凝集原;而AB型血又称“万能受血者”,因为它无抗A和抗B凝集素。考虑到人类除ABO之外,还有许多血型系统,所以临床上输血之前都要做配血试验。人的血型是遗传所得,终生不改。 那么,血型是怎样遗传的呢?原来,血型是由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ABO血型系统是由A、B和O3个基因所控制。在每条染色体的某个点上都必然有1个A基因或B基因或O基因,三者必居其一。其中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因子,而O基因是隐性因子。所谓隐性因子就是伴随A基因或B基因而不会表现出来的基因。我们知道,子代的遗传特性根源于父母双方性细胞的染色体。就是说,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如果子代从父母那里得到相同的血型基因(如A和A或B和B),称为纯合子。如果不相同(如A和O或B和O),称为杂合子。纯合子表现为与父母相同的血型,而杂合子则表现为显因子的血型。所以人体内所具有的血型遗传基因和血型的表现形式并不一定相同。其规律是:具有AA或AO遗传基因的人,其血型表现形式为A型;具有BB或BO遗传基因的人,血型表现形式为B型;具有AB遗传基因的人,其血型为AB型;而只有OO遗传基因的人,才表现为O型。如下表所示: ABO血型的遗传基因和表现形式 血型遗传基因 血型的表现形式     AA、AO A     BB、BO B     AB AB     OO O    
ABO血型系统遗传关系
亲代父母的血型 子 代         可能有的血型 不可能有的血型               O×O O A,B,AB           O×A O,A B,AB           O×B O,B A,AB           O×AB A,B O,AB           A×A A,O B,AB           A×B O,A,B,AB ——           A×AB A,B,AB O           B×B B,O A,AB           B×AB A,B,AB O           AB×AB A,B,AB O          
根据以上规律,我们就可以根据父母的血型推断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和不可能出现的血型。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