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主要临床表现有:急起的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大便等。 急性菌痢分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其中,中毒型菌痢病情严重,大多发生在2—7岁的儿童,可表现突发高热、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继之可出现面色灰白、血压下降、呼吸节律不齐等。 菌痢的发病较普遍,无论男女老幼对本病都有普遍的感受性。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如营养不良,机体失常等,都有利于本病的发生。茵痢以夏秋季为多见。 【急救措施】 (1)如出现高热惊厥,应马上进行物理降温。 (2)饮服加盐的凉开水,有条件的可用口服朴液。急性期每日口眼液体总量应达3升左右,以补偿严重腹泻时液体和盐类的丢失。 (3)患中毒型菌痢的患儿如果出现昏迷、惊厥等情况,可针刺人中、十宣、合谷、涌泉等穴位。 (4)对痉挛性腹痛的患者,可采用局部热敷,以缓解疼痛。 (5)口服痢特灵每次0.1克,每日4次,连服7天。 (6)使用抗菌素治疗。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 (7)对严重的菌痢患者,采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等药物做保留灌肠,效果较口服及静脉给药为快。每2—3小时1次,连续2—3次。此方法应到医院使用。
【护理方法】 (1)对患者进行消化道隔离,并有专人护理。对其排泄物及接触过的衣服、用品、食具等要进行彻底的消毒。隔离时间大约为自发病起至症状消失
后2周,即粪便培养3次阴性为止。 (2)卧床休息,对腹泻严重而又虚弱的患者,可在床上垫上吸水纸或吸水垫排便,以免用力,加重患者虚弱。 (3)密切观察中毒型菌痢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 (4)患者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一般每2—3小时吃1次,宜用米汤、藕粉、稀粥、面条等清淡、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忌食牛奶、菜泥、鸡蛋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