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起病急骤,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为本病的特征。病程分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个阶段。 发热期表现有发热、畏寒、头痛、眼眶痛、腰痛以及颜面、球结膜、颈部和胸部充血如酒醉样,皮肤及粘膜可见有出血点;低血压期出现体温突然下降,但全身症状加重,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尿量开始减少,少尿期表现有尿量明显减少,每昼夜少于400毫升或无尿,且各种症状加重,出血现象明
显,是病程中很严重的阶段;进入多尿期则出现尿量逐渐增多,每昼夜可达3000毫升以上,全身症状减轻;到了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除乏力外,其他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每年的10—12月份为发病季节,病人发病前2个月内多有疫区居住史、野外作业史及与鼠类接触史。 【急救措施】 (1)当病人出现发热、畏寒、头痛等症状时,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可服用羚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等清热解毒的中药。 (3)一旦确诊患者为流行性出血热时,应立即带病人到传染病院住院治 疗。 (4)当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5)随时观察患者的尿量,当尿量减少时,应严格控制入水量,其饮水量应为前一日的尿量加400—500毫升,而当尿量增多并超过正常尿量时,应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足够量的液体。 【护理方法】 (1)病人应予隔离,直至症状全部消失为止。病人用过的采血器、注射器、导尿管、用具及病人的血、尿都应消毒。 (2)室内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条件好。 (3)病人的饮食应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1)病人进入恢复期后,也不可大意,仍需再休息1—2个月,逐步增加体力劳动。 (5)多数病人经治疗后,半年内可恢复健康。极少数病人可遗留有四肢麻木、腰痛等症状,但在一年内也大多治愈,不必过于担忧,以免影响疾病的全面康复。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