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是隔肌不自主地间歇性、痉挛性收缩,同时声门关闭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声音,为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俗称“打嗝”,中医称“哕”。它是由于空气被突然吸入呼吸道内,通过关闭的声门裂而产生的急促“呃”声。正常人在进食过程中或食后不久,突然受凉或吸入冷空气,也会发生呃逆。呃逆可持续几分钟、几小时至几天,后者可称为呃逆不止。呃逆多见于健康人,但有时则是病情危重的一种临床表现。由疾病引起者,可归纳为中枢神经性和周围神经性呃逆两种。中枢神经性呃逆可由脑部病变和中毒(如尿毒症等)所引起,常出现顽固性呃逆,即呃逆不止,常表示病变累及延脑呼吸中枢,预后严重;周围神经性呃逆可由胃肠道、胸膜、腹膜、隔肌等病变引起,可刺激迷走神经和隔神经而致呃逆。偶发性呃逆大多不需治疗而能自行停止,而呃逆不止往往使病人感到不适,妨碍休息。除针对病因治疗外,一般对症处理如下: 1.呃逆不重时的简单疗法(1)让病人安静坐下,屏住呼吸(暂停呼吸)一段时间,或者连续不换气地喝1大杯水。 (2)用纸袋1个(不用塑料袋),将其开口的一边捂住患者口鼻部,让
病人重复呼吸纸袋中的气体,利用自己呼出的二氧 化碳气刺激呼吸中枢,以控制呃逆(见图614)。 (3)可饮热汤热茶,或舔食食糖约1匙,也可饮热糖水1杯,均有治偶而呃逆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发生在小儿的呃逆。 (4)由旁人采取惊吓的方法,如突然推一下患者,拧一下患者的耳朵,或用冷水泼患者脸上一下,讲一件惊吓的事,转移患者注意力等,均有止呃逆的作用。以上方法,对小儿更适用。图614打嗝纸袋呼(5)用羽毛、纸捻等物轻戳患者的鼻吸方法腔,或向其鼻腔内吹烟丝粉,使其连打喷嚏。 (6)让患者站直,头面仰起,下巴向前突,在其喉结两侧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按压,就能停止呃逆。 (7)患者捏着鼻子,采取低头向下的姿势,一点点地喝茶碗里的白开水。通常饮水,嘴在杯与本人相近的一侧,而这时饮水,嘴在杯的相反一侧。这样饮水,虽很不方便,也感到劳累,但这样做,颈椎能够得到调整,因而,能够很快地止住呃逆。 2.西医药疗法 (1)用棉签蘸樟脑酒点悬雍垂,可使呃逆发作停止。 (2)口服氯仿水、复方碘溶液,或肌肉注射安定、氯丙嗪,可阻止较顽固呃逆发作。 (3)如由胃肠道麻痹引起的呃逆,可肌注新斯的明,刺激胃肠道蠕动,以促进气体的吸收和排出。 3.中医中药疗法 (1)寒呃,治宜温降,可用丁香3克,柿蒂3克,党参12克,生姜3片,水煎服。 (2)虚呃,治宜温中降逆,可用理中丸加丁香或金匮肾气丸加丁香、柿蒂服用。 (3)热呃,治宜辛开苦降,可用防风通圣丸或黄连上清丸,每日2次,每次6克。 (4)咳呃,治宜化痰降逆,可用丁香柿蒂汤送服保和丸或二陈丸,每日 2次,每次9克。 (5)单验方疗法:①柿蒂7枚,煎汤热服。②南瓜蒂4只,水煎服,连服3~4次。③荔枝7个,连壳烧灰为末,开水调服。④鲜姜、蜂蜜各30克,鲜姜取汁去渣,与蜂蜜共调匀,1次服下。⑤柿蒂、茴香根各3克,用糊米水煎服,或加麦芽10克煎服。⑥丁香、柿蒂各3克,水煎服。⑦姜半夏10克,荔枝核25克,荷叶蒂20克,水煎服。 4.针刺疗法 (1)耳针膈区(见图615),中等刺激,捻转3分钟,留针8~10分 钟。 也可在耳朵膈区压王不留行籽1粒,有同样的止呃逆作用,其方法:剪
2块0.2厘米见方的小胶布,放王不留行(油菜籽)1粒于胶性面上,贴于双侧耳朵隔区,2~3小时按压贴胶布局部1次,直到呃逆止。 (2)内关、天突穴针刺,强刺激,捻转3分钟,也可按压局部止呃。 (3)人中针刺采用强刺激手法,也可用手按压、掐人中的方法,效果相 同。 (4)手针疗法,取头顶点,直刺,强刺激,不留针。 5.指压止呃法患者背部正中相当于肩胛骨下角的高度处,旁开两横指,用拇指指尖用力下压5~10分钟,可止顽固性呃逆。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