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中风


中风,是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疾病危象的总称。它包括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梗塞)和高血压危象等严重情况。 脑是机体的很高神经中枢。脑血流中断30秒钟,神经细胞的轴突就会受到严重损害;中断120秒钟,脑细胞新陈代谢即会中止;中断5分钟,脑细胞开始死亡;中断6分钟以上,脑细胞将大部死亡。 中风很常见、很严重的是脑溢血,即因脑血管壁破裂(绝大部分是因高血压病引起)导致的颅内出血(见图111);其次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即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性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血管栓塞,使脑的某一部分血流供应中断(见图 脑溢血病人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情绪激动、过度紧张、疲劳、酗酒及用力大便等情况下,会突然倒在卧室、厕所或其它场合,立即不省人事。其主要症状与体征: (1)血压升高,剧烈头痛。 (2)面色潮红,跌倒在地。 (3)呼吸深沉,鼻有鼾声。 (4)口角流涎,或有呕吐。 (5)昏迷不醒,嘴眼歪斜。 (6)脉搏缓慢,充斥有力。 (7)瞳孔两侧大小不等,眼睛常向一侧斜视。 (8)肢体一侧软瘫,大小便常常失禁。 2.脑缺血一脑血栓(脑梗塞) 脑缺血一脑血栓(脑梗塞),是由脑血管硬化引起的,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前,可有短暂的血压偏低、血流缓慢的脑缺血症状,如头晕、头痛或突然不会说话,不久又慢慢恢复;同时,一侧肢体发麻、无力、有沉重感等。一般都发生在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下,有的一觉醒来才发现身子不能动弹,随即半身不遂。病人发病后多能清醒,严重者也可出现昏迷、失语或说话不清。其主要症状与体征: (1)头晕欲睡,肢体麻木。 (2)说话不清,嘴角歪斜。 (3)一眼难合,口角流涎。 (4)半身不遂,动作失灵。 3.对脑溢血、脑血栓患者的救治原则与方法 (1)发现中风病人时,应保持安静,并使病人保持气道通畅,把他平放在床上或地板上,但必须使之头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口鼻粘液被吸入气管。
(2)将病人上身少许垫高,采取侧卧位,然后解开其衣扣,保持室内安静与空气流通,如天冷时注意病人保暖,天热时注意降温。 (3)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时,应就地处理,不可移动其上半身,更不要随意搬上搬下,以防脑溢血病人更加出血难止。 (4)病人昏迷不醒时,禁止从口内给予饭食饮水,以防止误入气管造成窒息。如何进水进食,待医生吩咐后再定。如有口干时,可用温开水润唇,或用棉棒、手帕蘸水轻拂口唇,以防干裂。 (5)当病人不能苏醒时,严禁摇晃患者;运送去医院抢救时,车辆行驶尽量做到平稳,严防颠簸,并将其头稍抬高,以防病情恶化,并为下一步救治打好基础。 (6)如有医药条件,可采用中西医药救治办法:①如血压过高,超过 26.7/17.3干帕(200/130毫米汞柱)时,可立即灌服羚羊粉2管(0.3克 1管);或肌肉注射利血平0.5毫克;或用氯苯甲噻二嗪200~300毫克静脉注入。②如病人烦躁不安时,可给安定10毫克肌肉注射;或者用10%水化氯醛10~15毫升保留灌肠,使病人安静后可降低血压,防止或减少颅内血管继续出血。同时应给病人在头部冷敷,或将冰块砸碎,装入塑料袋。枕在颈下。③如防止脑水肿和降低血压,可静脉注射速尿20~40毫克(加入50%葡萄糖20毫升内),一次徐徐推入;或者用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快速滴注。④如病者面红气粗、鼾声很大时,可灌服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如有效,3小时后再灌服1丸。⑤如病人出现手撒肢冷,口张尿遗,脉弱气微,可灌服人参汤或人参加姜熬汤灌服(人参、生姜各10克),并用热水袋放置其脐部(为防止烫伤,可垫布巾),以固元气。⑥对已昏迷不省人事者,可用苏醒药:如抗利痛(克脑迷、AET、溴氨乙异硫脲)1克加入10%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滴入,每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胞一2磷酸胆碱0.4克,加入10%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注入,每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上述两药可任选一种即可。同时可辅以针刺与推拿疗法促患者苏醒,其穴位宜用人中、百会、合谷、十宣、少商、神门等,待苏醒后即可停止。⑦如患者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时,可立即输氧;如有痰塞或粘液、呕吐物堵塞气道,应设法予以吸出或排净,防止并发吸入性肺炎或新的窒息发生。⑧如用中草药治疗,则有以下偏方、验方:桑叶3~6克,一次水煎服,每日2~3次,可治中风不语、舌垂流涎,其功效为法风、安神;乌龟3只、冰糖5克,先将乌龟头切下取血,碗中放入冰糖共隔水炖熟食用,其功能为养血通脉,治半身不遂与四肢麻木;芝麻壳(荚壳)25克,黄酒适量,用酒煎煮芝麻壳15分钟,趁热服用,盖被取暖、出汗,其功能是活血化瘀,治疗脑血栓后的半身不遂;大蒜2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牙根上,有宣窍通闭之效,对脑血栓中风不语者宜用;香蕉花5克,煎水代茶喝,可预防中风;鲜姜汁1杯,白矾6克,开水冲化白矾后姜汁送下,有散风、温中,治疗中风后不省人事之效。
(7)中风后昏迷数日必需进食者,可用鼻饲牛奶、米汤、少油的鸡或瘦肉汤、新鲜果汁等,每次200~300毫升,每日3~4次为宜。 (8)如家庭救治无效,或已脱离险期,则应迅速送病人去医院救治。在转送途中务使车辆行驶平稳,避免颠簸震动。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压埋伤

下一篇:外伤性出血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