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浮石盆景的制作方法

制做山水盆景,浮石是一种理想的材料。浮石质地疏松,内多孔隙,可塑性强,易于雕琢加工,制作者可根据自己的构思,雕琢成各种形状的山水盆景。同时,浮石吸水的能力强,易于长苔,制作成形后,留下孔穴,内种植物,容易成活。下面介绍它的制作方法。 一、工具及其用法 1.卫具:钢锯一条,鎯头一把,水泥若干。 2.用法:钢锯用来锯平底座,划拉浮石坯料,使之呈细致修长的线条,鎯头要用一头尖角,一头平口的,尖角用以凿洞穴,平口用以凿峰峦沟壑。若无此种铆头,可用一般凿子、鎯头代替。旋凿亦可。水泥若干:用以粘接补充山石不理想的部分及粘接摆件。 二、相石构思 所用浮石坯料,不论是市场上购得的或旅游时采集的,在制作前都要认真观察石形(称为相石),根据石料的初步轮廓和自己审美判断进行创作加工。如石料多而都不是十分理想时,可根据创作的需要敲凿拼接,但以制作成形后,石体完整,少拼接为佳。在布局时要先选定主峰,突出主题。峰峦的大小、高低、起伏、形态,及前后层次的搭配,都要有所不同,切忌对称。石纹要一致。峰峦与峰峦之间、岸线、滩脚均要成不等边三角形,这样才能使观赏者产生一种动态美、曲线美。同时,在盆内配布时要注意留有一定的水面空间,使人有水面辽阔、深远之感。 三、浮石的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加工方法: ①在加工浮石时,可单用鎯头敲凿。鎯头敲凿的山石,外形轮廓曲线变化大,线条粗犷,流畅。亦可单用锯条拉划,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山石,石身线条细腻、清秀,但山势外形轮廓曲度变化较小。制作者可根据自己构思的需要,或单用鎯头,或单用锯条,将单块石料雕琢成一定的形状。 ②将经过雕琢成一定形状的石料准备用。③按布局的需要准备好相应尺寸的盆。④在盆内衬上纸、以免在胶合山石时将盆一起粘住。如打算将山石与盆 粘固定,则不需要衬纸。⑤将经过雕凿的山石按构图布局用水泥胶合。然后将雕凿下的石粉撒在接缝未干的水泥上。⑥待水泥于后即可染色或上苔:为提前观赏时间,可用墨汁和绿色的水彩颜色,按天然青苔分布规律注石身上着色。或将吃剩茶叶水浇在山石上,待山石晒十后再洗,直至石身成金黄色,这种方法染出的颜色也很接近自然,能表现晚霞的气氛。然后将天然苔藓放在水中淘碎,再将苔藓水浇于山石上。用苔藓的孢子体,可使山石提前生苔。⑦在预先留下的孔穴内种上植物。⑧按景致需要,放置上亭榭、舟桥、渔翁,樵夫等。这样,一盆浮石山水盆景就制作成功可供观赏了。2.注意事项①浮石质地松软,易于加工,能遵循作者的意图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山水盆景,但不太适宜于制作石身修长高峻的形式,否则容易断裂,缩短观赏时限。 ②拼接:可按构图的需要拼接尚感不足的滩脚、平台等,要用矢状位或冠状位拼接,万万不可在半山腰横向拼接。如在石身半腰上横接一块,容易暴露接缝处。再则,横腰拼接后,切断了吸水层,那么上接的那块山石由于吸不到水份、干燥、发白,与下面吸得着水的石料颜色很不相称,将影响观
赏效果。 ③线条要流畅,脉络要通,不可竖一刀、斜一刀、横一刀,给人视觉上有杂乱、断裂或“面疙瘩”的感觉。 四、浮石盆景的养护 浮石盆景制作成形后,可放置在室外半阴半阳处,保持湿润,促其苔藓茂盛,植物生长良好。因其质地疏松,要避免日晒、雨淋、冬天要注意防冻。 需搬至室内观赏时,将它放置室内五天左右后,仍放置于室外半阴半阳处,以保持苔藓、植物的良好生长。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