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感”。过去孩子们整天围着自己“转”,可以“天天见”,现在不仅自己“远走高飞”,有的还把“小孙孙”也一同带走。老人感到家里“空”了,自然产生“没儿没女、膝下无人”的孤独感。
“寂寞感”。其实,老人寂寞,也是源于孤独。家里没有“说话”的人,出门没有晚辈来“陪伴”,晚上更是“无声无息”,基本没有“欢声笑语”,觉得家庭生活没有“活力”。尤其是“单身”老人,更是“萎靡不振”,有的脾气都变得古怪起来。
“遗弃感”。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扎根城市,一边是越来越多的老人留守老房子。平时儿女们难得回乡看望老人,大多只能“捎俩钱”或打个电话。虽然也有的想把长辈接去一起住,但不少老人到了城里又确实“难服水土”,只能无奈地选择回家继续守空宅,心生被儿女遗弃之感。
怎样才能让农村的留守老人充实起来?笔者建议:首先要加强道德文明教育,让晚辈自觉履行赡养义务、责任。特别是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生活需要以外,更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二是儿女们要“常回家看看”。哪怕经常用电话与父母交流,说说自己在外的情况。三是要发挥社会保障服务功能。除了邻里和亲友互帮互助,基层部门更多组织老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活跃老人生活。四是对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救助对象。五是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