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答案,他微笑着摇了摇头,眼睛眯成一条线,有点惋惜的看着我说,你在上海多好啊,工资这么高,回到咱们这个小地方,两年发的工资还没你一年挣得多。
相似的问题,不同的问法,刚进入体制内的我听了很多遍。
被问得多了,连我自己都开始认真思考起来,为什么要放弃大城市诱人的薪水?月入过万它不香么?想着想着,思绪被摇曳着拽回到了刚毕业的时候,那是2018年的夏天,即将走出校园的我对未来充满期待,满脑子想的都是努力工作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对于体制内,当时的我和提问的你一样,对一份仅能糊口的事业单位工作嗤之以鼻,这么低的工资怎么养活我自己和未来的女朋友,我才不要去呢。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到了2020年,在上海浦东张江工作整整两年的我,因为疫情的原因,又被公司以委婉(节省人力成本)的方式裁掉了,为什么说又,因为在一年前的2019年,工作勤恳主动加班的我,因为项目组迟迟不能盈利商业化,以同样的方式被优化掉了。
收到的通知邮件后,即将待业的我买了一张去外滩的地铁票,找到一把离东方明珠最近的长椅,静静的看着周围人来人往,思索着将来要去哪里平凡。
体制外的高收入,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说,是资本家对于你剩余价值的剥削后剩下的施舍。
当你还有剥削价值,还能为公司带来利润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合格的打工人。
如果你不能带来利润,甚至不是你消极怠工的原因而造成的,那你就是一个累赘。
19年互联网资本的寒冬,20年的新冠疫情,都可以是你被公司扫地出门的原因。
体制外的高收入,维持到35岁为止。
我认识的一个4广告公司(电通)的项目经理就给我半开玩笑的说过,她正在琢磨着回老家开个凉粉店,至少不那么累还能养活自己,她说自己已经干到职业的瓶颈,如果再不能升上去,她就会被新人替换下来。
未来的人生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
这个项目经理很漂亮很干练,这是我第一次从她的眼神里读到落寞两个字。
判断一份工作的好坏,除了看它当下给予你的薪水,还要衡量它是否是可持续增长的,也就是俗话说的是否越老越吃香。
如果不能,就要慎重选择了。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两千多的事业编大家都争着考,我在这里最后总结几点:1体制内的人脉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你苦苦奢求的一顿饭局想要搭上关系,有可能就是体制内人员一起的一个培训或者聚餐就能达到的。
2、体制内能够给你一个兜底的安全网,如果你想图安逸,就踏踏实实做好分内的事,如果想要走仕途,就努力多个心眼,手脚勤快一点。
3、体制内的隐性福利好,每隔一段时间碰上举办的活动,会额外收到电影票或者鞋啊衣服之类的。
4、体制内环境相对单纯,有体制作为挡箭牌,会帮你屏蔽掉社会上很多不好的现象。
5、找对象不用愁,听身边的同事说,当红娘介绍对象成功的话,还会给发一个红娘奖??甚至还有奖金。
对我来说,体制外的生活舟车劳顿,很少有自己的时间,连睡觉休息都是奢侈,而进入体制内,我甚至有时间思考晚上看什么综艺,学做个什么饭比较好,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其实生活远不止一条路,体制内的生活也不一定是最优解,它只是众多性价比高的中的一个而已。
月亮和六便士不可兼得,那就选择一个让自己舒服的来吧。
如果还有进一步的具体问题,欢迎点击下面的卡片,向我发起一对一咨询。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