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大家都是如何找到外企的工作?

大家都是如何找到外企的工作?我就是跳槽到外企的,不过稍微硬核了一些,直接跑到国外找的工作,目前在欧洲。
虽然经历比较特别,经验还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因为不论国内外,要拿到外企 ,所需的能力模型是一致的,不外乎以下三点:专业能力合格有应聘渠道工作英语能力够用专业能力过硬,能找到(或被找到)正在招人的外企,然后在面试中能用英语聊工作,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素质,拿自然是水到渠成。
接下来分别展开详细讲讲,尤其是很多人发愁的工作英语,真的只是纸老虎而已。
2第一点,专业能力。
2这是职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决定你能不能拿到 ,能拿多高薪资的最关键因素。
至于行业内的具体情况,各行各业,千差万别。
毕竟隔行如隔山,这一块内容,你肯定比我更清楚,就不用我说了。
2第二点,应聘渠道。
2要跟招人的外企搭上桥,无非两条路子:让对方找过来自己找过去对于已经工作,想骑驴找马的小伙伴,有个办法可以让你以逸待劳,等自己找来:经营好职场社交应用账户,比如国外的 ,国内的用脉脉。
上脉脉,发现各种你意想不到的新机会,千万别错过。
这条渠道经常被忽视。
千万不要因为觉得自己的履历太过普通,就放弃这一条路。
有很多公司的在上面搜罗人才,也许你不是大牛,但可能有个空缺岗位的要求正好和你的经历匹配,他们也会发来邀请。
毕竟大牛只存在于金字塔尖,职场上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才是大多数,所以面向普通人的岗位也是占大多数的。
花心思编辑一下自己的个人主页,一来可以让有需求的找到你,二来可以扩展一下职场人脉,找找同事、校友啥的,说不定啥时候就能给你内推一下,跳过一些环节,直接对接用人部门,合理合法地“插队”。
如果希望短期内完成跳槽,那就需要自己主动出击了。
心里有心仪公司的话,直接去他们的官网。
在页面的最下边,一般都会有类似 ”加入我们“ 或者 ”“ 这样的链接,里面会列出目前在招的岗位。
对于大公司,也可以直接在搜索引擎里输入 “公司名 ” 或者 “公司名 ”,会直接找到官方的招聘网站。
如果发现有合适的岗位,投简历吧。
例如微软中国官网的页脚,很本土化地使用了成语“招贤纳士”如果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去招聘网站看看机会。
就像国内的 、拉钩,外国也有类似的网站,我跳槽时常用的有 、、(欧洲)等。
其中首推 ,这家网站上的在招岗位多,尤其是在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岗位多;而且展示信息丰富,包括公司概况、员工或应聘者给出的评价、岗位热度等等,非常值得参考。
2第三点,工作英语。
2我在德国,工作生活全用英语。
没错,只要掌握英语,除了英美澳新,欧陆的大门也向你敞开。
具体到找工作,发现了目标公司,投了简历,第一关就是英语面试。
毕竟要去外企,基本的“工作英语“能力是必须的。
很多人对此有畏惧心理,其实大可不必。
先说结论,工作英语就是纸老虎,对于有高中英语基础的,达到及格线很容易。
英语只是沟通工具而已,只要你能用英语把工作、专业相关的东西说明白,就算及格了。
意思传递到位就行。
不要求词汇丰富,句式复杂,在日常的口语沟通中,连语法小错误都不重要,更别提中国特色的”英语好“的指标 —— 口音了。
英语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中,中国学生普遍读写比较好。
而且读和写都是异步沟通,比如英文邮件,你可以在搜索引擎、翻译软件、语法检查工具的帮助下慢慢来,读明白、写好了,再把结果发给对方。
而听和说则不同,一来这常常是中国学生的弱项,二来这是同步的沟通方式,要实时处理信息,给出答复,才能让对话进行下去。
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能让你在英文面试中应付自如,在外企职场里如鱼得水,值得优先投入时间精力。
听力、口语不分家,二者相辅相成。
如果你不知道某个词怎么念,别人说的时候,你的耳朵自然捕获不到这个词;如果你不知道英语的语流规律,你可能认识一句话中的每一个单词,但这句话从老外的嘴里说出来,你就是听不明白。
以下是可以让你同步提高这两种能力的方法,参考了恶魔奶爸,亲测有效,一般一个月就有惊艳的改变。
英语口语不外乎这四项:发音 (),语调 (),流利度 (),表达 ()。
其中,前两者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大幅提高,后两者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
首先说发音。
注意,发音()不是口音()。
发音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学好,你肯定不希望脑子里想表达 ,结果嘴里说出 。
口音则不重要,大家都是外国人,说话带口音天经地义。
尤其对于职场人,不建议花太多时间精力在这种锦上添花的事情上。
发音方面的必学教程是《赖世雄美语音标》。
赖世雄被称作“英语教父”,是托福满分记录的保持者。
对于一个老师,自己牛不算牛,教得好才算真的牛。
通过这本薄薄的小书,和配套的音频,你就能知道为什么他能被称作教父。
这套材料的重点是音频,针对中国人的发音常见错误,赖老师轻松幽默地讲解,能让你快速地掌握美式音标。
本书内容不多,7天足够拿下。
这套材料学下来,首先听力会提高。
你会觉得耳朵被打开了:听英语材料时,以前分辨不出的细微区别,现在开始能注意到了。
能看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能在下一步模仿对的。
这一步解决的语音的问题。
下一步,推荐学习一个美国秃顶大叔视频教程,叫,国内主流视频网站都有。
这个教程讲解细致,示范到位,是非常好的学习训练材料。
我就是通过这套视频,搞明白了“”在单词末尾时到底该怎么发音的。
一定要跟着练。
如果你练习十几分钟,就觉得脸上肌肉酸痛,恭喜你,这说明你训练到位了。
这就跟平时不锻炼,体测后腿酸的道理是一样的。
英语的发音习惯和汉语区别很大,调动的肌肉也有差别。
说不定还能瘦脸呢。
这一步还是发音为主,不过开始涉及语调 () 的内容。
这相当于是第三步的铺垫,让学习曲线不那么陡峭。
这个阶段也是训练见效最快的阶段。
建议练习开始前录音一段,全部练完后再录一段,对比一下,保你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笑得和秃顶大叔老师一样开心。
第三步是的 。
相比前两步的教程注重发音的,这套材料从发音、语流、语调等多方面系统介绍美国口音的特点,并提供了大量的训练材料。
本书新东方引进过,译名叫《标准美语发音的13个秘诀》,挺厚的大开本,配套音频光盘,豆瓣评分 9.3。
教程内容多,难度较大。
前两步的课程是必学,性价比极高;这一步看各自需求,可以挑选重点章节学习。
相同的时间精力,如果投入到别的薄弱领域,可能收益更高。
毕竟口语表达的关键不在于口音,而在于表达 —— 通过遣词造句,说出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理解。
说话带口音,但说出的句子清晰、正确,完全可以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但如果说话内容颠三倒四,就算口音像当地人一样纯正也白搭。
以进入外企为目标的职场人,大可不必纠结口音是否完美。
能做到清晰,正确就可以了。
以我们公司为例,同事除了英美的,还有各个欧陆国家的东亚的北非的,大家说话都带口音,照样该开会开会,该闲聊闲聊,啥也不耽误。
说到底,语言只是工具,是沟通的桥梁。
通过这个桥梁运输的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相对于发音和语调,表达和流利度不容易通过短期的训练而明显见效。
提高口语流利度 () 还是有一些技巧的,比如使用口水词(之类)掩盖停顿;用小词代替大词(,等等可以代替很多具体的动词);以及用上层概念的词代替具体的名词()等等。
但知道技巧是一回事,熟练运用是另一回事。
而且,这些技巧更像是应急的权宜之计,真正的提高还是得靠日积月累的练习。
至于表达(),就更是一件聚沙成塔的事情了。
但是,别忘了我们的目的!我们不是要去和 谈笑风生,聊海阔星空的话题。
我们的目标是掌握够用的”工作英语“,这就相当于准备一场提前划了重点的考试。
重点还很明确,就是和专业、职场领域的常用表达。
专业方面,有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就是”用英语“:比如学原版专业教材,看外国大学的本专业公开课,逛英文专业论坛等等,既学会了专有词汇,又熟悉了专业知识。
而职场领域的话题就通用多了,网上随便一搜都有大把。
多刷职场类话题,其中学到的表达在行为面试( )时用上了很多。
一定要练。
凡是我记住的,能用出来的表达,都是当时反复练习过的,即不看提示,靠回忆复述,错了就重来。
而那些练习时偷懒,念一遍就过的,大部分都忘了。
所以一定要抽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多多练习,功不唐捐。
表达的积累,是需要每天抽时间认真练的。
职场人跟学生不同,只能在业余抽时间学习。
工作的 8(+) 小时不能缩减,那就只能想别的办法,一是压缩娱乐的时间,二是提高学习的效率。
减少娱乐的方法其实很难持久。
结束一天繁重的工作,甚至加班后,整个人筋疲力尽,在地铁上都能睡着。
回到家,只想点个外卖,然后瘫在床上刷手机。
强行让自己打起精神学习,短期可以,长期很难。
虽然也可以用英语的娱乐材料来代替,比如把晚上看的综艺换成英美剧(生肉或英文字幕),但效果甚微,只能作为调剂。
所以,提高效率,在有限时间内收获更多,才是长久之计。
而要想提高效率,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然后要多实操,让它变成你的习惯。
一旦养成习惯,你就驶上了快车道,不再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了。
总的来说,把英语学到能应付工作的程度,是一件成本不高,难度不大,但长期收益巨大的事情。
方法很多,马上行动起来才是关键。
总结一下最根本的是专业能力合格,毕竟企业是招人来解决问题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重点准备专业、职场类话题的常用表达,从而能够在面试中和对方自信地沟通,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花心思编辑一下脉脉这种职场社交应用的个人主页,添加一些人脉;同时主动去心仪企业的官网,或者这种平台上挑选一些正在招人的外企岗位,投出简历;上脉脉,人脉织成网,网罗好 。
祝愿你能拿到理想的。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