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代起,到50年代初,麦秆画多处于花卉平贴以及作为观赏摆设之用的个别手工生产的原始自发状态,换言之,它仅仅流传在个别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手中。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麦秆画的发掘和扶持较为重视,先后出现了工艺美术厂和工艺美术公司等多家专门制作麦秆剪贴的工厂,组织人员进行发掘、生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麦秆剪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工艺提高了,由单纯平贴向浮雕式立体的方向发展,有台屏、挂屏、立地屏、四季屏等;题材由单一花卉扩展到花鸟人物山水,几乎无所不容;制作方向改变了,由单纯装饰观赏变为装饰观赏与实用相结合;制作规模扩大了,由个别作坊式的自发生产状态发展到有一定规模的工厂商品生产;在传授方法方面,也由手把手的单个传授发展到成为一些中学生的剪技课的内容。麦秆剪贴的芳名也渐渐地由略有人知一跃变为名声大振了。
1978年,浦江工艺美术厂所制作的麦秆剪贴挂屏,曾参加全国美术展,受到大众好评。同年,《人民日报》曾作了报道,近年来,送亚运会的二幅麦秆剪贴画,受到了国家体委的奖励。《中国儿童》杂志社,在全国发起了麦秆剪贴比赛。出版社把它印成了年画。电视台也作了有关报道。现在它已走出了国门,远销西德、意大利、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它色泽鲜艳,形态逼真,甚至连羽毛和叶脉都历历可数因此被誉为“迷人的艺术”。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