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坐立要有“相”

古语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姿势,也有益于健康。例如走路、吃饭、睡觉养成良好的正确的姿势,不仅对身心健康有利,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易于协调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己对人都有利。 如小快步行走,就有益于健身。古人有“步如风”之说,就是指这种步态。小快步行走,可增加肌肉的活动次数,使腿部肌肉强健,还可增加腿部的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思考问题——站立位。美国科学家通过一项实验发现,采取站立位思维时,所有实验对象的思维反应速度都会加快。他们认为,采用站立位思维,人的大脑处在兴奋状态,神经反射比较活跃。再如睡眠——右侧卧位。侧卧位时全身四肢的肌肉呈现松弛状态,有利于消除疲劳。因肝脏位于右侧,右侧卧位可减轻肺和纵隔对心脏的压迫,有利于心脏排血。还有吃饭——站立位。美医学家对世界各地民族的用餐姿势研究认为,在用餐姿势中,站立位很科学,坐式次之,而下蹲位很不科学。这是因为下蹲时腿部和腹部受压,血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影响胃的血液供给,而吃饭时,恰恰是胃壁很需要新鲜血液的时候,某些胃病可能与下蹲式就餐姿势有关。 在繁闹的集市和街头的行人中,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人们走路的姿势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走路体态端正,脚步轻松;有的上摆下晃,左扭右歪;也有的走起路来勾肩搭臂,弓腰腆肚,等等。前一种姿势不仅给人一种健美轻松的感觉,也有助你身体的健康和发育。后两种姿势不仅让人看了不舒服,还往往对人的发育和健康造成不良后果。比如说,走路时上身过分放松身不挺直,时间长了会形成脊柱侧弯或驼背。有的人走路重心偏后,用脚跟走路,从而重心失去了脚弓的缓冲作用,使大脑处于连续震动状态,有血压高的人可发生头晕。有的人走路两腿不用劲,起步甩小腿,这样会使大腿前面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久而久之,会造成肌肉萎缩,膑韧带松弛,引起关节病和其它运动系统疾病等。 正确的走路姿势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养成,走路时要保持躯体正直,
挺胸腰正,双肩自然下垂,胳膊摆动要协调,两腿迈步要均匀,步伐稳健,轻松自如。要保持膝关节和脚尖始终正对前进方向,脚落地时,脚掌应由后到前,均匀的支持身体的重量。注意走路的姿势,能保持体态健美,有利于预防或矫正身体畸形。 人体所以能够完成坐、立、行的动作,与支持身体躯干的支柱——脊柱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脊柱由24块椎骨和一块骶骨组成。在脊柱的四周有坚强的韧带把椎骨连接在一起。在脊柱的两侧还有强大的骶棘肌及许多小肌肉。这些肌肉与腹壁肌肉及背部浅层肌肉协同工作,而使脊柱能有后伸、前屈、左右侧弯及左右扭转等动作。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系统也正在发展,这个时期,由于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发育很柔弱,如果坐、立、行的姿势不正而且长期得不到纠正,又缺乏体育活动,脊柱两侧肌肉的紧张程度就会有不同,从而形成习惯性的脊柱侧弯。久而久之,还会发展为固定的脊柱侧弯。此时,脊柱两侧肌肉消瘦松弛。以上两个阶段的脊住侧弯。若及时进行矫治,还是可以恢复的。 怎样才算良好的坐姿呢?古人说:“坐如钟”,就是说要坐得端正。否则,会压迫机体组织,使它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产生过多的胶原,使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受到压迫,使肌肉失去部分功能。良好的坐姿是:脊柱正直,写字时头不过分前倾,不耸肩,不歪头,两肩之间的联线与桌缘平行,前胸不受压迫,大腿水平,两足着地,保持一个均衡稳定的而不易产生疲劳的体位。眼睛与桌面的距离为30—35厘米。内脏器官不受挤压,血液循环通畅,呼吸自如,四肢的神经干不受压迫。 站立时要保持脊柱正直,挺胸抬头,稍收腹部的姿势。有些个子较高的同学在乳房发育后有点不愿把胸部挺起来,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影响脊柱的发育。 健美的体态不仅反映出身体的健康,而且还反映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给人以良好的感觉,有助于青少年精神性格的陶冶。因此,在青少年时期,注意保持体态的正常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查普大学一位教授对老年人健康衰退及智力减退过程进行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人在年轻时养成正确的坐立姿势,经常保持脊椎及颈骨挺直,不但会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当他进入哀老期后,其记忆力减退情况也比那些坐姿不正的来得缓慢。原因是:人体内的各种器官中,大脑对血液的需求量比其他器官多30倍,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大脑所获得的血液量越足,其思考功能发挥得越充分。反之,血液供给不足,就会出现思考迟缓及记忆力减退的现象。坐立姿势端正的人,头部的两条大动脉是挺直的,颈部动脉内血液流动畅通无阻,有充足的血液通过颈动脉输送到脑部,大脑的思维活动就加强。为确保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延缓人体衰老,应从小养成正确的坐立姿势。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