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人到中年须防“过劳症”

有劳有逸,劳逸结合这是中年人的生理需要,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保证。张弛有致,是我国养生之道的重要方面。中年人切不可只张不驰,操劳过度。据古书《礼记、杂记》记载,孔子对弟子子贡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几句话形象生动地概括了有劳有逸的道理。人总是保持紧张状态而不注意松弛一下,或者总是处于松弛状态而不能适时紧张地投入劳动、学习、工作,都是有害于身心健康
的,旧社会,我国劳动人民积劳成疾,不幸夭折者很多,有的累得吐血,身染重病;有的累弯了腰,累鸵了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过劳死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劳逸结合,就是张弛有节,张弛适度。战国时期哲学家子华子即提出:“流水之不腐,以其逝故也,户枢不蠹,以其运故也!”宋代蒲处贯在《保生要录》一书中也说“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致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浊。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说明了平日之劳逸要有度,“过劳”有害,“过逸”也有害。故既防劳病,又防逸病,凡此不可不慎。 尤其是中年人生活和工作负担比较重,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家务一身担,精神体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果不注意生活节奏,合理安排家事与工作,劳逸结合,就可能罹患“疲劳综合症”。经常感觉头晕、头痛,头胀,记忆力减退,身体无力等。如 不及时纠正和治疗,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一系列功能紊乱,人体脏器发生器质性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胰腺、甲状腺及肿瘤等。患上疲劳综合症对健康和寿命造成严重威胁。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工作导致的精神紧张每年要使美国付出2000亿美元的代价,每个工作日都要导致100万人缺勤。工伤事故使这一情况更加严重,仅1991年就有9900人因此而死亡,170万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在英国、加拿大和法国,除经济损失外,精神紧张还造成了工人的其他疾病和死亡。工作紧张造成的其他后果是酗酒、经常变换工作单位、不满和悲观情绪。受神经性疾病影响很大的职业是警察、护士、邮政工人、教师、服务员、公共汽车司机和电脑操作人员。 据报载,日本厚生省一项很新统计表明,日本中年人的“过劳死”——猝死的比例已占日本中年人死亡率的13%左右,人到中年“过劳死”已经成为日本社会性卫生保健课题。日本中年人“过芳死”的主要病因是急性心脏病、脑溢血、急性吸呼系统疾病和急性肝炎等,其中急病发作一周内死亡为“暴死”,24小时为“猝死”。日本厚生省的调查显示,70%的死者生前曾诉述有头痛等症状。在为期10年的一项跟踪调查中还发现,在10名蛛网膜下出血的患者,105名突发性脑溢血患者和86名脑血栓患者中,在急发作前一个月普遍存在的症状是:①头痛、眼痛和面部神经痛;②头晕眼花,耳鸣;③肩部酸痛;④胸痛。从死者生前健康状况来看,该省调查表明,40.7%的人是常生病和体弱者,其余59.3%的人为健康者,死于脑血管疾病的为65.9%,他们在死之前一周均为身体健康者。从死因的具体情况来看,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中,自述头痛的人数为24.3%,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的人,29.5%的人有疲劳感和倦怠以及疼痛等症状。因供血不足而出现发冷、出汗、气闷和胸痛的36.7%。突然发病的时间一般集中在上午7点前后和下午18点前后,因脑血管病死亡的人多数为这种情况。但供血不足的心脏病患者死亡多发生在黎明。睡觉时发病的很多,人数占25.3%。其次是休养和休息时发病比率为13.4%,上班和正在工作时发病比率为10.3%。特别是,男性死亡人数是女性死亡人数的3倍多。而在35—65岁年富力强时期死亡的人中,1/8是在发病后不足一周的时间内“突然死亡”的。 由此可见,人到中年是多事之秋,更应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太拼命,很可能患上述疾病或出现“过劳死”的痛事。在今日繁忙和快节奏的社会,中年人因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过重而患上忧郁症为数较多。优郁症是现代紧张
病的代表性疾病,症状包括失眠,感到疲倦,身体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症状轻微的只要自我放松,舒解压力,还不致妨害工作,但病情严重的,会出现头痛,肚痛,恶心或晕倒。对此,专家们提出8种预防办法,主要内容有:①早晨早点起床,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装扮整洁出门。②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③不要将工作上的问题和烦恼放在心里,很好提出来与上司或同事商量。④责任心强的人不要坚持完美主义,免得身心负荷太重。⑤每日检讨工作,小结成功与不足。⑥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因为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忧郁症。⑦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⑧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这可扩大见闻,促进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这都是中年人松驰一下自己的良方。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