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生活的一切环境,空气、水、土壤、食物、学习环境、劳动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人类在改造环境使之造福人类,另一;方面由于过度使用资源和加速工业化等却使环境恶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化学污染、食品污染、吸烟等等就是人为破坏环境、影响健康的例子。人类现在已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阻止环境恶化已刻不容缓。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一张很大的“黄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酸雨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己成为跨国界的公害。它损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金属设备,使数万个湖泊酸化,鱼类减少或灭绝,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是人们很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致使海平面升高之后,将有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海水淹没,还会造成长期的干旱和尘暴,森林死亡,城市酷热难耐会使暴风、飓风、洪水、森林火灾、瘟疫和疾病蔓延更加频繁。由于臭氧层的破坏,“无形杀手”紫外线可以长驱直入。科学证实,大气中臭氧层每减少1%,照射在地面上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发生率将增加4%,臭氧层的破坏还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使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增多,杀害海洋生物,阻止植物的叶茎生长。 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居住环境的保护,不仅是生态理智,而且也是经济理智的要求。不保护空气、水域和土地,经济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人类生存和健康就不堪设想。 1958年美国希金森医师曾指出,皮肤癌的产生70—80%与人类的环境有关。据报道,1978年,在美国由于阳光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皮肤癌有50万人。国内外对皮肤癌的危害都很重视。目前,环境致癌的主要因素有几方面: 紫外线辐射:美国环境局估计,如果臭氧层遭受破坏,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生率。若大气中氯氟碳化合物每年增加100万吨,预计到2030年全球大气中臭氧水平将比1970年低6%,将会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12—36%,由此可见,保护臭氧层已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物来源主要是铀矿开发排放的矿渣和矿坑水;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核废料循环的三废排放等。例如,铀矿工人因长期在矿区作业容易发生皮肤癌,这是由于氧的裂变产物a射线长期照射的结果。 化学致癌物质:多环芳香烃化合物是容易发生皮肤癌的主要化学物质。常见接触此类化合物的环境和职业有沥青、煤焦油、页岩油的提炼等。这些化学物质对皮肤长期刺激,也容易产生皮肤癌。 世界各国环境意识都在普遍提高,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改善环境。1983年底联合国批准成立了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当时的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对各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厂泛的调查,作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1987年9月16日,美国和其他23个国家及欧共同体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签署了著名的控制破坏大气臭氧层物品的协议。协议规定,签字国于1994年把本国氟氯烃的排放量控制在1987年水平以下。
1988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特别会议,审议通过了《1990—1995年期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和环境规划署环境规划草案》。1989年1月10日北欧环境部长举行会议,讨论批准了新的北欧国家环境计划和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行动计划。要求每个国家到1995年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比1985年减少50%。一些国家争做东道主,邀请各国代表在本国召开国际环境会议。 西方国家的产品开发方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绿色”产品将成为90年代的主流。他们开始把“用户至上”转向“用户生态利益至上”。许多厂家开始控制自己对生态环境的不当之举,自觉减少包装重量,研制循环包装产品。欧洲也推出了无污染的“生态用品”。英、美、日本等国竞相开发出可分解(在上光下或生物作用下破碎或成粉末)的塑料包装和地膜,从而逐步解决令人困扰的塑料污染问题。 环境的危机实际上是人类自身的危机,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必须做出明智的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人们必须以清醒的头脑,科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地球,审视自己,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挑战面前,创造光明的契机。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