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80年3月患脑震荡后遗症的。当时因日夜写作,劳累过度,造成尿后晕厥,摔在凹凸不平的水泥地上,头部摔破了三处。事后出现胸部难受、脑发热、睡眠不好等症。先后三次住院治疗,吃了两年零一个月的药物,结果仍没有治好,体质反而越来越弱,新病越发增多,如耳鸣心虚、眼睛怕光、走路摇晃、头痛头昏等。严重时,不能走路,不能吃饭,只好靠服安定片维持睡眠。 后来,一位老中医劝我少服药,多运动。于是我断然减少药物治疗,开始参加体育活动,起初体质弱,我就练简单的气功。体质稍强后,就进行一天慢走几公里的锻炼。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锻炼,身体渐渐好起来,体重由125斤上升到139斤。 俗话说:“得病如墙倒,治病如吐丝”,冶慢性病,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毅力。慢性病人,体质一般都较差,不仅“积毒难返”,”积食”也难返,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的体育锻炼就可以把所有的病症都去掉,只有坚持慢慢锻炼,不怕反复,持之以恒,才能逐渐克服。 如我的眼睛怕光,很厉害的时候,戴上墨镜都不行。经过锻炼,怕光状况逐渐好转。但后来又出现怕光现象,尤其是看书写字久了,或者睡眠不好时,怕光更甚。后来,我一查原因,才发觉不是运动无效,而是我的活动量超过了眼力的负担。以后,我在进行锻炼时,既保证锻炼时间、强度,又注意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经过反复后,我的眼力越来越好,不仅像一般人那样看书写字。而且还可以穿针、缝补东西等。实践证明,体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加强。 人到中年以后,或多或少地总有点慢性病,如何治疗,这是人所关心的。我体会到,以慢治慢,确实是一条好办法,这就是以慢慢锻炼,慢慢调养的方法,来治慢性病。看起来这似乎是一条漫长的路,实际上却是一条捷径,是一条治慢性病的必由之路。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