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流,还是在深山僻壤离群索居,只要你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与身外的世界无法沟通交流,你就会感到孤独。孤独感不但可以影响工效,而且对学习、生活、身心健康都会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有的老年人离退休后,生活孤独、单调,会出现焦虑不安,表现为时刻等待着所谓不幸的到来,无论什么事总是担心出现很坏的后果或把任何一点小事看成十分严重的现实。如病人在等待亲人下班归来时,产生焦虑,总感到家人不归是不是会发生车祸或是半路上遭人抢劫等。身体有微小的不适感,则坚信是癌烛的早期表现,惴惴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萎靡不振。其次,老年人焦虑时有胸闷发堵、呼吸压抑、下肢乏力等躯体不适,个别老人还可有全身烧灼感。焦虑时,机能性障碍的表现为口干、出汗、四肢颤抖、心慌心跳、尿频尿急,有这些表现又会加重老人的焦虑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独自从事体力或思维不多的劳动时,由于孤独的心理压力以及未能和外界交换信息,很易对工作产生单调的感觉,从而很快出现厌烦和疲劳。 自然,中青年人也会出现孤独感。在日本一家无线电通信设备厂,从事传送带作业的15名女工经常集体擅自缺勤,经心理学家调查发现,这家工厂的传送带采用直线形作业台,每个女工只从事一道工序,每道工序之间又有屏风分隔,女工在视野范围内根本看不到有表情、动作的伙伴,听不到伙伴的言语,因而萌发了孤独感,对每天的单调作业感到厌烦。后来厂方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包括选用圆形作业台,使女工彼此之间能看班组伙伴进行作业,从而消除了孤独感,提高了工效。 我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很近指出,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婴幼儿孤独症,据初步推算,我国婴幼儿孤独症患者约有50万。该病具有3个基本特征:对其他人(包括亲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言语发育严重缺陷;经常做刻板、重复仪式性的动作或游戏,有的还胆小恐惧、焦虑、活动过度、特别爱好或依恋某种东西,有的甚至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专家认为,孤独症大多起病于出生后的30个月内。患婴幼儿孤独症者,在智能方面明显低于正常儿童,须及早发现并予以特殊训练和药物治疗。 俗话说人生有三怕,一怕幼年丧母,二怕中年丧妻,三怕老年丧子。这三件痛心的事,可引起孤独感,悲痛难忍,有“孤雁哀鸣”之苦,甚至走上绝路,不幸夭折。所以亲朋好友对有孤独情绪的一定安慰体贴,引导多参加集体活动,使其从孤独中解脱出来。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