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麦中毒是指食用了患有赤霉病的小麦后引起的中毒。赤霉病是一种小麦的霉菌感染,是我国麦类作物的主要病害,在长江流域、东北、华北等主要产麦区,平均每隔1~3年就要流行一次。患了赤霉病的麦子如果未经妥善处理,病麦颗粒未能清除,人、畜食用后就将发生中毒,严重的甚至造成死亡。 赤霉病麦中的有毒物质大约有20多种,主要的是两类毒素。一类为单端孢霉毒素,可引起人、畜的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及种种神经系统症状;另一类是赤霉烯酮,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该毒素可引起牲畜的子宫、卵巢发育亢进、外阴部肿胀、发情等生殖功能亢进,继而不孕不育、流产等情况。我国有关科研机构对南方赤霉病麦毒素进行动物实验,发现毒素可以损害动物的消化道粘膜、子宫、睾丸及肝、肾、心等器官。 赤霉病麦中毒的临床表现:一般在食用后半小时出现,有恶心、呕吐、眩晕、腹痛、头痛、全身无力等等。少数病人还可有低热、畏寒、血压升高等等症状。老人、幼儿、体弱者中毒后症状更加严重。 赤霉病麦中毒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处理,严重的要采取解毒、保护肝脏等治疗措施。 赤霉病麦中毒的预防:主要在于防止赤霉病的田间感染,使用杀虫剂,深耕细作。麦子收获后应及时晒干、脱粒,降低麦子的含水量。对已经发生了赤霉病的田块,要分管分收,收割后的麦子充分翻晒,并用风筛、盐水、泥水漂洗等方法仔细筛除病麦,防止病麦被人、畜食入。也可以采用稀释法、去皮法等,检出病麦。除去病麦的大部分毒素,食用就不会发生中毒了。
电话:
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