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痛经的食疗

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是指妇女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并可引及全腹或腰骶部,甚至出现剧痛。有的甚至于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发冷、恶心呕吐等症候。 本病多因情志所伤,如思虑过度,抑郁不畅,恼怒烦劳;或起居不慎,冒受风寒,淋雨,涉水,游泳,贪凉,六淫侵袭,寒湿、湿热侵入,饮食不节,如过食生冷及素体不足;或病后失调,多产,房劳等致病因素,使冲任、胞宫受累,以及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气血不足失于濡养,失荣而痛。从疼痛发生的时间来分,如疼痛在经前、经期且痛而拒按属实,如痛在经后而喜按属虚;从疼痛程度来分,绞痛、冷痛为热疼痛减轻属寒,灼痛为热疼痛加重属热;从胀痛情况来分,腹胀甚于腹痛属气滞,腹痛甚于腹胀属血瘀。临床上常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气血不足、肝肾亏歪等证型。治疗上以调理冲任、舒通气血为主。食疗方面宜食清淡、易于消化、寒温适中的食物,滋养不滋腻,免伤脾胃,不能过食辛辣及寒凉食品,以防损伤人体阴阳。 痛经可以分成几种类型,症状如下。 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量较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多伴有心烦易怒、胸闷不畅、乳房作胀等症。舌质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滑或涩。 寒湿凝滞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暖,月经量少,经色黯有瘀块或如黑豆汁,并伴有怕冷、腹胀、便溏、纳差。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紧或沉涩。 湿热型:月经前小腹疼痛,有灼热感,月经期疼痛加剧,小腹部胀痛。经色紫黯夹有瘀血,平时白带多,色黄稠。小便短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气血虚弱型:经期或月经后小腹隐痛或小腹坠痛,喜揉按,月经量较少。经色淡红,质轻稀。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或胃纳少,大便溏。舌质淡红,脉细弱。 肝肾亏虚型: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腹脊疾痛,头晕耳鸣。经色黯淡,经量较少,质较稀。脉细苔白。 辨证食疗: 1.气滞血瘀型 (1)山楂粥 【组成】山楂10~15克,粳米50克。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适用于瘀血性痛经。 【用法用量】先将山楂炒至棕黄色,加温水浸泡片刻,煎取浓汁小半碗,约150毫升。再加大半碗水约400毫升,入粳米、砂糖适量,煮稀粥。分早晚2次,温热服用。 (2)山楂酒 【组成】干山楂片200克,60度白酒300毫升。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适用于瘀血性痛经。 【用法用量】把干山楂洗净去核,放入500毫升的酒瓶中,加入白酒,密封瓶口。每日摇动1次,1周后便可饮用。饮后可再加白酒浸泡。
(3)鸡血藤煲鸡蛋 【组成】鸡血藤30克,鸡蛋2只。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瘀血性痛经。 【用法用量】把鸡血藤、鸡蛋加清水1000毫升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煎成500毫升(约1碗),加白糖少许饮服。 (4)当归粥 【组成】当归15克,粳米50克,红枣5枚。 【功能主治】活血养血,化瘀止痛。 【用法用量】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200毫升。先煎浓汁约100毫升,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红枣、砂糖适量,再加水300毫升煮粥。每日早晚餐,空腹温热服。10天为1疗程。 (5)丹参粥 【组成】丹参30克,糯米50克,红枣3枚。 【功能主治】化瘀生新。适用于瘀血性痛经。 【用法用量】先将丹参煎取浓汁,入糯米、红枣、红糖适量,加水450毫升同煮稠粥。温热服用。10天为1疗程。隔3天再服。 (6)益母草粥 【组成】益母草120克,粳米5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 【用法用量】将益母草去根洗净,切碎,煎取浓汁。去渣约半碗,加粳米、红糖适量,再加水大半碗,煮为稀粥。每日2次,温热服用。 (7)桃仁粥 【组成】桃仁10~15克,粳米50克。 【功能主治】活血破瘀。适用于瘀血性痛经。 【用法用量】将桃仁捣烂,加水浸泡研汁去渣。加入粳米、红糖适量,同入砂锅,加水1碗,用文火煮成稀粥。 【注意事项】桃仁破血力强,孕妇禁服。平素大便稀薄者不宜服用。 (8)化瘀止痛粥 【组成】薤白头15克,丹参20克,桃仁20克,粳米100克。 【功能主治】温阳下气,化瘀止痛。本方为活血理气止痛之方,宜在痛前服用。 【用法用量】将薤白头、丹参、桃仁煎沸20分钟,去渣留汁。放入粳米、适量水煮粥。将熟时加少许冰糖,粥稠即可食用。 (9)香橼浆 【组成】鲜香橼1~2个,麦芽糖50克。 【功能主治】开郁理气。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 【用法用量】将香橼切碎,放入带盖碗中,加入麦芽糖,隔水蒸数小时,以香橼稀烂为度。每服1匙,早晚各1次。 (10)韭季红糖饮 【组成】鲜韭菜30克,月季花3~5朵,红糖10克,黄酒10毫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效果较好。 【用法用量】将韭菜和月季花洗净压汁,加入红糖,兑入黄酒冲服。服后俯卧半小时。 (11)佛手酒
【组成】佛手10克,白酒100毫升,苏木5克。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适用于气滞痛经。 【用法用量】将佛手洗净,用清水浸透回软后,切成约1厘米见方的小块。待风吹略收水气后入坛内。苏木蒸软后切成饮片入坛内。注入白酒,封闭浸泡。每隔5天搅拌1次。10天后开坛,滤去药渣饮用。 (12)紫蔻烧鱼 【组成】鲫鱼2条(约500克),紫蔻5克,玄胡5克,陈皮6克,生姜10克,葱白15克,食盐3克,酱油10克,绍酒10克,白糖3克,淀粉10克,猪油50克。 【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 【用法用量】将鲫鱼去鳞鳃洗净,入沸水锅中略焯,捞出待用。紫蔻、玄胡、陈皮入鱼腹,加入葱姜汤中煮15分钟。烹调后食用。 (13)玫瑰膏 【组成】玫瑰花(初开者)300朵,红糖500克。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活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经前腹痛或胁肋乳房胀痛,以及损伤瘀痛、肝胃不和等症。 【用法用量】将玫瑰花去净心蒂,以花瓣放入砂锅内煎取浓汁。滤去渣,文火浓缩后加入红糖,再炼为稠膏。早晚各用开水冲服20~30毫升。 (14)玫瑰茶 【组成】玫瑰花(阴干)1~3克。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活血调经。 【用法用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15)月季花茶 【组成】鲜月季花15~20克。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调经。适用于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腹胀痛。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 (16)红花饮 【组成】红花、苏木、当归各10克,红糖、白酒适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适用于痛经。 【用法用量】先煎红花、苏木,然后加入当归、白酒再煎。煎好后过滤取汁,去渣,兑入红糖。分3次服,食前温服。 (17)月季益母草汤 【组成】月季花、益母草各9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适用于瘀血性痛经。【用法用量】将月季花、益母草加水煎服。(18)红花酒 【组成】红花100克,白酒500克,红糖适量。 【功能主治】补血散瘀。适用于血虚、血瘀性痛经。 【用法用量】将红花、红糖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将白酒、纱布袋放入酒瓶内,盖好盖,封口,浸泡7日即成。每日2次,每次1小杯。 (19)益母草煮鸡蛋 【组成】益母草15~30克,鸡蛋2只,红糖适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痛。 【用法用量】益母草去根洗净,切碎,煎取浓汁。与鸡蛋同煮。
(20)益母草饮 【组成】益母草、乌豆、红糖、酒各30克。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痛。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每日分3次,连服7日。 (21)益母草膏 【组成】鲜益母草2000克,红糖500克。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痛。 【用法用量】煎汁浓缩为膏。每日2次,每次20克。 (22)鸡血藤膏 【组成】鸡血藤5000克,冰糖250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用法用量】将鸡血藤水煎3~4次,过滤取汁,用微火浓缩药汁,再加冰糖制成稠膏。每服15~20克,1日2次。 (23)复方鸡血藤膏 【组成】鸡血藤、川牛夕、续断、红花、黑大豆、糯米浆、饴糖。 【功能主治】活血补血,化瘀止痛。 【用法用量】将以上5品加水煮煎3~4次,过滤取汁去渣,浓缩后加入糯米浆、饴糖,再练制为块状硬膏。每次开水冲服10~20克,l日2次。 (24)鸡血藤糖浆 【组成】鸡血藤适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用法用量】将鸡血藤制成10%的糖浆。每次用开水冲服10~30毫升,每日3次。 (25)红花炒虾仁 【组成】大虾仁600克,红花5朵,鸡蛋2只,花生油、料酒、盐、味精、干淀粉、葱、鸡汤适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瘀。适用于瘀血性痛经及腰痛,下乳汁。 【用法用量】红花取花瓣洗净,鸡蛋取蛋清,虾仁加入鸡蛋清,干淀粉调匀浆好。锅烧热放入花生油,五成热时,下入虾仁滑散滑透,倒入漏勺内。将锅放置火上,倒入虾仁,加葱花、料酒、味精、红花、少许鸡汤烹炒匀,即可食用。 (26)红花炖乌参 【组成】水发乌参1500克,红花10朵,火腿50克,干海米15克,鸡汤2500克,冬笋50克,干口蘑25克,老母鸡750克,白糖、盐、胡椒面、味精、料酒、葱姜适量。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化瘀调经。适用于痛经、瘀血作痛等。 【用法用量】将水发乌参抠洗干净,红花取瓣洗净,冬笋切成片,火腿取1/2切成小片,海米洗净,口蘑去根蒂,切成薄片。将乌参用开水氽透捞出,用清水洗净,改成5厘米见方的大块。老母鸡用开水氽透捞出,再用清水洗净血沫,冬笋、口蘑用开水氽透捞出。大砂锅内放入鸡汤1500克,乌参、口蘑、冬笋、海米、火腿放入老母鸡上面,用武火烧开,撇尽浮沫,放入葱姜盐,盖好盖,用小火炖之。当乌参酥烂时,挑出鸡肉、火腿肉、葱、姜,加入料酒、盐、少许白糖、胡椒面、味精、红花瓣,用微火略炖片刻,调好味即成。
(27)益母草汁粥 【组成】益母草汁10毫升,生地黄汁40毫升,藕汁40毫升,生姜汁2毫升,蜂蜜10毫升,粳米100克。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祛瘀调经。 【用法用量】将新鲜童子益母草、鲜地黄、鲜藕、鲜姜洗净,捣烂绞汁液。将粳米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米将熟时,加入上述各药汁及蜂蜜。煮几沸米烂成稀粥,即可食用,每日上下午2次温服。 【注意事项】大便溏薄者忌用。吃粥期间忌服葱白、薤白、韭白。病愈停服,不宜久眼。 2.寒湿凝滞型 (1)红糖姜汤 【组成】红糖50克,生姜20克,大枣10枚。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温经活血。适用于胞宫虚寒之轻症。 【用法用量】将红糖、大枣煎沸20分钟后,放入生姜。再煮5分钟即成。 每日服2次,或代茶饮。 (2)小茴汤 【组成】小茴香15克。 【功能主治】理气散寒止痛。 【用法用量】取小茴香水煎服。每次经前8日连服3剂。 (3)胡椒酒 【组成】胡椒粉1克,白酒1盅。 【功能主治】理气散寒止痛。 【用法用量】将白酒烫热,送下胡椒粉。 【注意事项】胡椒粉不易吞咽,可用空心胶囊装后,再用白酒送服。 (4)艾叶粥 【组成】干艾叶15克(鲜艾叶30克),粳米50克。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妇女虚寒性痛经。 【用法用量】将艾叶煎浓汁,去渣,入粳米、适量红糖、水同煮为稠粥。 月经过后3天服用,月经来前3天停服。每日早晚2次,温热服用。 【注意事项】阴虚血热者不宜服用。 (5)肉桂粥 【组成】肉桂粉末1~2克,粳米100克。 【功能主治】温里散寒止痛。适用于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先将粳米、砂糖适量入砂锅内,加水煮稀粥后,将肉桂粉末调入粥内,改用文火。粥稠停火。早晚餐时,空腹温食。 【注意事项】肉桂中所含桂皮油挥发较快,药末入粥不宜久煮。孕妇忌服。凡阴虚火旺和阳症出血者禁服。 (6)桂浆粥 【组成】肉桂2克,粳米100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痛。 【用法用量】取肉桂煎浓汁去渣即为桂浆。再用粳米加水适量煮成稀粥,调入桂浆,加入适量红糖稍煮,一沸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用,3~5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桂浆入锅时间不宜长。 (7)羊肾馄饨 【组成】羊肾50克,肉桂3克,川椒2克,川芎5克,面粉250克,酱油、精盐适量。 【功能主治】温阳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胞宫虚寒兼感寒湿之证。【用法用量】将肉桂、川椒、川芎研末备用。羊肾去皮及腰臊洗净,剁 成肉茸。加入药末及适量的酱油、精盐拌匀成馅,以常法和面并做成馄饨。 汤料不限。 (8)苁蓉粥 【组成】肉苁蓉20克,鹿角胶5克,桂枝10克,粳米5克。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温经止痛。 【用法用量】将肉苁蓉、桂枝煎沸20分钟,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煮粥。 待粥熟时加入鹿角胶烊化,搅匀即可。分2次食用。 (9)阳春肘子 【组成】白胡椒10~15克,砂仁12克,猪时子1500克,大葱100克,生姜30克。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健脾化湿。对于素体脾胃虚弱而经行腹痛者宜 用。 【用法用量】将洗净的肘子扎满小孔,姜葱擦洗后,用热食盐、花椒水炒烫后入陶瓷容器内腌24小时。待腌好后再刮洗一遍,沥去水分。在肉的内面撒上砂仁粉末,用净布包卷成筒形,再用绳扎紧,盐入肘子内,放上姜片、葱结、绍酒,用沸水旺火上笼蒸约1.5小时。取出稍晾,解去绳布,抹上香油即成。 (10)椒附炖猪肚 【组成】川椒2克,附子2克,猪肚150克,粳米30克,葱若干。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胞宫虚寒性痛经。 【用法用量】将川椒、附子研末备用,将猪肚洗净,装入药末、粳米、适量葱,扎口入锅内。加适量水,微火煮至猪肚烂熟即成。 3.湿热型 (1)赤小豆粥 【组成】赤小豆50克,粳米50克。 【功能主治】健脾清热化湿。对脾虚湿蕴化热者很宜食用。 【用法用量】将赤小豆、粳米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煮粥,以豆烂为度。常常饮用。 (2)车前益母羹 【组成】车前子30克,益母草30克,粳米20克,豆豉10克,葱、盐、醋适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瘀阻之痛经。 【用法用量】将车前子装入纱布袋中扎口,并同益母草、豆豉同煎20分钟,去渣留汁。加入粳米煮熟,再加上少许葱、盐、醋,熬稠即成。 (3)清化湿热止痛粥 【组成】川楝子10克,苡仁50克,益母草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 量。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活血止痛。适用于湿热蕴结型之痛经。
【用法用量】先将川楝子、苡仁、益母草煮沸30分钟,取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冰糖少许即成。 (4)花盘红糖饮 【组成】干葵花盘3~60克,红糖30克。 【功能主治】清湿热止痛。 【用法用量】将干葵花盘水煎取汁,加红糖稍煮片刻即成。每日分2次服用。 (5)朝阳花烧猪肚 【组成】朝阳花及其花盘1个,猪肚1500克,葱、姜、盐、料酒、豆油、味精、干淀粉、白糖、碱水、蒜、花椒适量。 【功能主治】健脾胃,养肝明目,止痛。适用于脾眉虚弱性腹泻、疳积、痛经。 【用法用量】朝阳花盘洗净,加清水煮成汁液。将猪肚用碱水浸泡两小时后,再用清水洗净,下沸水锅内氽透捞出。锅中放入花盘汁液,入猪肚、葱、姜、花椒,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猪肚熟,捞出猪肚晾凉,切成3厘米长、2厘米宽的斜方片,放入碗内,撒入少许干淀粉和少许盐拌匀。用料酒、盐、味精、胡椒粉、少许药液兑成汁。把猪肚入八成热油锅滑散滑透,倒入漏勺,沥去油。再入油锅内,加葱、姜末、蒜略炒片刻,将兑好汁由周围倾入,下入朝阳花瓣用勺推动翻炒均匀,略上明油,调好口味,入盘即成。 4.气血虚弱型 (1)养血止痛粥 【组成】黄芪20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泽兰1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功能主治】补气血,补脾胃,止痛。 【用法用量】将黄芪、当归、白芍、泽兰加水同煎15分钟,去渣留汁。 再放入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红糖即可。经期服用。 (2)芪香鸡 【组成】鸡肉200克,黄芪20克,当归20克,香附15克,葱、姜、盐适量。 【功能主治】补养气血,疏肝理气。适用于气血两虚而兼肝郁气滞者的痛经治疗。 【用法用量】将黄芪、当归、香附装入纱布袋中扎口,用清水稍加浸湿备用。将鸡肉洗净,连同药袋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待烧开时撇去浮沫,加入适量葱、姜。炖至鸡肉熟烂,捞出药袋及葱、姜,加盐适量即成。 (3)人参羊肉肚 【组成】人参10克,当归15克,肉苁蓉10克,羊肉250克,羊肚150克、豆豉10克,葱、盐、油适量。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温经止痛。适用于气血虚弱兼形寒肢冷等阳气不足之症。 【用法用量】将人参、当归、肉苁蓉、豆豉同煎滞20分钟,去渣留汁约 80毫升备用。将羊肉剁成肉茸,并与药汁、适量葱盐酒合匀,放入羊肚中扎口。上锅蒸2~3小时即成。 (4)黄芪膏
【组成】生黄芪12克,蜂蜜20克,粉甘草6克,淮山药10克,鲜茅根

12克。

【功能主治】健脾益肾,补气养血,并有生津止渴作用,甘而不腻。【用法用量】将黄芪、茅根煎10余沸,去渣澄汁2杯。甘草、山药研末

同煎,并用筷子搅动,勿令药末沉锅底。煮沸芪膏即成,调入蜂蜜,令微似沸。分3次服下。

(5)当归生姜羊肉汤

【组成】当归10克,生姜10克,羊肉100克(去油膜)。

【功能主治】温养气血。运用于因气血两亏而生之寒性腹部隐痛。

【用法用量】将羊肉切成块,与当归、生姜同炖。去当归、生姜,食肉及汤。早晚食之。

(6)乌鸡乌贼当归汤

【组成】乌骨鸡1000克,水发乌贼鱼肉500克,当归身30克,黄精60克,鸡血藤120克,葱、姜、料酒、食盐各适量。

【功能主治】补血调经。适用于气血亏虚之痛经、经闭、月经不调及病后身体虚弱。

【用法用量】将乌骨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将洗净切好的当归身、黄精、鸡血藤放入鸡腹中,置砂锅内,加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烧至欲沸时,打去浮沫,然后将水发乌贼鱼肉、生姜(拍破)等佐料加入,改用文火煨炖,直至鸡肉熟烂为度。食用时可分餐食用。吃肉喝汤。

(7)益母草花人参炖鸡

【组成】益母草花10克(鲜品20~30克),人参25克,鸡脯肉100克,熟火腿片50克,蛋清1个,盐15克,味精25克,酒10克,淀粉10克,鲜汤1000克。

【功能主治】补益气血,调经安神。适用于妇女产前、产后诸疾患、痛经、经闭、月经不调等症。

【用法用量】益母草花去梗、萼,洗净。人参洗净,切成薄片,放入汤碗里,加鲜汤并盖上盖,上蒸笼,蒸至熟透取出。鸡脯肉切成薄片,用蛋清、精盐、干淀粉拌和上浆。火腿切成薄片。锅内加鲜汤烧开,放入上浆的鸡片划散,取出沥去水分。原锅倒入蒸人参的汤汁,放入火腿、精盐、酒、白糖、葱姜水。烧开后撇去浮沫,放入益母草花瓣、鸡片、味精、人参,改慢火煨片刻,起锅倒入汤碗内食用。

5.肝肾亏虚型

(1)复方桑椹膏

【组成】新鲜熟透桑椹子2500克,玉竹、黄精各50克,天花粉、淀粉各100克,熟地50克。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对于肝肾虚损之痛经,长期服用,有改善阴虚体质的治本作用。

【用法用量】将熟地、玉竹、黄精先用水浸泡,文火煎取浓汁500毫升。

入桑椹汁,再入天化粉,慢火收膏。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2)枸杞炖兔肉

【组成】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调味品适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补气养血。

【用法用量】将枸杞子和兔子肉入适量水中,用文火炖熟。加盐调味,

饮汤食肉。每日1次。

(3)首乌酒

【组成】制首乌150克,生地50克,白酒5000克。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气血。适用于肝肾不足之腹痛,效佳。

【用法用量】将首乌洗净焖软,切片。生地淘洗后切成薄片,晾干水气。同入酒坛中,封闭浸泡,每隔3天搅拌1次。约10~15天之后,即可开坛,滤去药渣饮用。

(4)杜仲猪肾

【组成】杜仲20克,猪肾200克,葱、姜、盐适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用于肝肾亏损之痛经尤佳。

【用法用量】将猪肾去皮及腰臊,切块备用。把杜仲煎沸15分钟,去渣留汁,放入猪肾及适量葱姜,炖2~3小时。再加入适量精盐,熬稠即成。

(5)芝麻地黄饮

【组成】黑芝麻15克,生地15克,枸杞子15克,冰糖适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清虚热。用于肝肾亏损兼见虚热所致的痛经,效果较好。

【用法用量】将芝麻、生地、枸杞子煎沸20分钟,去渣留汁。加入适量冰糖,稍煎,待溶即成。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杞子拌猪心

下一篇:小儿厌食的食疗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