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足跟痛的食疗

足跟痛是由于急性或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足跟着力部分以疼痛为主的病症。一般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跟后痛、跟下痛、跟骨痛3类。发病可因走路踩着石块或下楼梯时用力过猛,足跟着地,造成急性损伤疼痛或肿胀。但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原因,而是逐渐发现足跟疼痛,且不断加重。其多因身体发胖,负担过重,或因足有畸型,足跟着力过大,致跟骨下软组织垫遭受反复挤压性损伤。病程日久,则可在骨结节负重面产生骨质增生,使症状加重,变成持续性疼痛。 祖国医学认为足跟痛与肝肾亏虚有密切关系,“肝主筋”、“肾主骨”,肝肾虚弱,精血不充,则骨痿筋弛,故见行走无力,双膝痿软,足跟部酸痛难忍,不耐重负。《素问·五脏生成篇》有“足受血而能步”的论述,《灵枢·本脏》记载:“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这说明早在两干多年前古代医家对足的功能与血脉流行通畅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年高体衰、久病卧床的病人,气血运行不畅,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病变,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也可导致足跟疼痛。 中医食疗治疗足跟痛亦应遵循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酌情选用补肝益肾、强筋健骨之物,佐以补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品,当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辩证食疗: (1)淮山杞子炖猪脑 【组成】猪脑1具,淮山药50克,枸杞15克,葱、姜、盐、味精各适 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适应腰酸、头晕、神衰、足软等症。 【用法用量】将猪脑、淮山药、枸杞洗净,放入砂锅内,加葱、姜、盐、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熟,再加味精,搅匀即成。每日服1~2次,连服2~3周。 (2)栗子粥 【组成】栗子15只,粳米或糯米150克。 【功能主治】补肾强筋,健脾养胃。适用于肾虚、腰酸膝软、腿脚无力、脾虚泄泻等症。 【用法用量】栗子去皮,风干后磨成粉备用,与粳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熬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 (3)巨胜酒方 【组成】巨胜(胡麻)100克,薏苡仁30克,干地黄250克,白酒1000 克。 【功能主治】强筋益骨,祛风湿。 【用法用量】将巨胜、薏苡仁、于地黄装入纱布口袋内,扎紧袋口。白酒、纱布药袋放入酒坛内,浸泡7日即成。每日1次,每次30克。 (4)茄根方 【组成】茄根适量。 【功能主治】散血止痛。适用于脚后跟痛及冻疮未溃者。
【用法用量】茄根适量煮水洗脚,每日1次。 (5)高粱根鸡蛋方 【组成】高粱根7个,鸡蛋2个,糖少许。 【功能主治】止痛。适用于膝痛、脚跟痛。 【用法用量】高粱根水煎去渣,用汤煮鸡蛋2个,加糖少许服,每日1~2次。 (6)枸杞羊肾粥 【组成】枸杞叶500克,羊肾1对(细切),米150克,葱白14茎。 【功能主治】益肾壮阳,补虚止痛。治腰脚疼痛、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上药加五味煮粥,空腹食之。每日1~2次,连服2~3周。(7)牛膝羌附酒 【组成】牛膝(去苗)150克,草乌150克,桂心100克,羌活125克,附子(炮裂去皮脐)100克,当归100克,防风(去芦头)100克,虎腔骨(涂酥,炙微黄)150克,白酒1000克。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腰脚疼痛,行立不利。 【用法用量】上药细剉,用生绢袋盛,浸酒于瓷瓶中,经7日后可以服用。每于食前服1小盏。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