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妇女产后的食养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妇女经过漫长的妊娠期约280天即40周左右,一个新的生命就如同“瓜熟蒂落”呱呱地来到人间。一个健康的孩子出生,无疑给家庭和产妇本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但是产妇在分娩结束后,机体在生理上尚未完全恢复,又由于分娩时精神紧张和腹部疼痛、出血等,使产妇的身体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产妇从生产以后恢复到未孕时状态一般约为6周,医学上称为产褥期。产褥期在解剖上变化很大的是生殖系统。首先是子宫复旧,胎盘排出以后,子宫收缩,需要5~6个月才恢复到未孕时的大小。产褥期中,不断有坏死脱落的蜕膜、瘀血和渗出物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产后第一星期内恶露为血性红色,以后渐渐地颜色变淡,第二星期变成黄色或白色,第三星期基本干净。小生命娩出后,婴儿嗷嗷待哺,产妇在产后第二、三天感到乳房胀痛,这时乳腺开始分泌乳汁。又由于产妇在产后使妊娠期腹壁长期撑长、松弛的腹肌张力恢复,都需要一定的营养,因此,产妇的营养补充,合理地运用膳食调养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有利于产妇的身体康复,同时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也休戚相关。 产后从膳食中摄取营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产妇在刚生产以后,机体脾胃功能尚未恢复,进食应取渐进加量的方式,提供的食物应当是质量好、品种多、新鲜易消化的软烂食品和汤类为主。产妇每日可吃5~6餐,每餐应尽量做到于稀搭配,荤素相宜。产后2~3日内,产妇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蛋白质适量,脂肪不宜吃得太多,但可以吃容易消化的饭菜。因为这时乳腺开始分泌乳汁,乳腺管还不够通畅,不宜食用大量油腻的含脂肪较高的催奶汤类,如鸡汤、鲜鱼汤、蹄胖汤等。早期给予高热量的饮食,可导致乳房高度充血、淋巴管肿胀、乳汁流出不畅、体温升高的现象。产褥期初期产妇大部还有出汗多的现象,这是由于孕期体内储存的大量水分经皮肤排出。另外,产妇在生产以后胃肠张力及蠕动减弱,腹部肌肉松弛,加上卧床休息以后活动少,很容易发生口渴、便秘。因此产妇还应多喝开水、饮料,保持大便通畅。 产褥期民间称为“坐月子”。这一期间所需的营养主要用于帮助生殖器官的恢复,补充妊娠及分娩时的消耗,还要为分泌乳汁创造条件。为此,产妇的膳食质量需要有足够的热量,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产妇对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孕期。在食物选择上,可比平时多吃些鸡、鱼、瘦肉,动物的肝、肾、血等动物蛋白质。动物蛋白质的质量较好,而且有利于促进乳汁的分泌。每日不可缺少新鲜蔬菜、水果,水果酸甜可口,能刺激食欲,有助消化和排便,也可进食豆类及其制品,牛奶等。吃甜食用红糖可补充妇女产后失血较多所需的铁,主食可吃饭或者挂面、小米粥轮换吃。挂面比较容易消化小米中含有产妇所需的维生素B1、B2及胡萝卜素,其含铁量比稻米高一倍,但其营养并不全面,因此轮流食用可以使产妇所需的营养素互补。在烹调上少用煎、炸,应取容易消化的带汤的炖菜,如母鸡汤、鲜鱼汤、猪蹄汤、排骨汤、牛肉汤等。如换清淡些的营养汤类,可用鸡蛋汤、豆腐汤、青菜汤等。产妇的食量一般可比孕期明显增加,但不要吃得过多过饱,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很好不吃隔夜的食物,对于营养的食品也并不是多多益善地食用,而要取营养平衡,不可偏食的科学态度。 产妇在产后重视进食必需的营养素以外,还要注意在饮食中的禁忌之
物,避免摄入对产妇康复不利和对乳汁分泌的食物,如大麦芽、麦乳精、麦芽糖及大麦制品啤酒等。麦类食品有回乳的作用,哺乳者不宜食用。产后产妇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除了少进食油腻之外,过于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脾阳,影响消化。中医历来有“产前宜清,产后宜温”、“胎前多实,产后多虚”的古训。产后身体百节空虚,恶露易瘀阻不净,故药食均应偏于温润,不可一味寒凉,柿子、梨、西瓜、冬瓜、黄瓜、丝瓜、绿豆、白萝卜、百合、田螺肉、螃蟹、蛏子、鳖等寒性食物均应忌之,同时各种冷饮、凉拌生菜(如生拌萝卜丝、拌海蛰、拌凉粉、小葱拌豆腐)和冷荤也应不吃少吃为好。产后还要忌食辛辣燥热、坚硬粗糙和酸性食物。由于产后大量失血、出汗,加之组织间液较多地进入血循环,机体阴津明显不足,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胡椒、咖睡、茴香、干炒食品都会伤津耗液,加重口干、便秘、痔疮等。另外,坚硬及酸性食物容易损伤牙齿,使产妇留下日后牙齿易于痰痛的遗患。如坚硬的食物坚果类花生、香榧子、蚕豆、黄豆、栗子、腰果等;酸性食物如青梅、杨梅、葡萄、山植、李子、酸枣等;粗糙食物如芹菜、竹笋、韭菜、咸菜等;还有一些难以咀嚼的食物如牛肉干、牛筋、海蛰皮、墨鱼等应尽量避免食用。食醋虽然其含有醋酸,但其浓度仅3~4%,作调味品与牙齿接触时间不长,但可以起到促进食欲的作用,在炖排骨、鱼等时,加入适量醋还有助于帮助这些食物骨头内钙、磷溶解。作为调味品盐应以偏淡为宜,特别是在提倡母乳喂养的今天,产妇的食品不宜过咸,过咸的食品有回奶的作用,不利于乳汁的分泌。 产妇的产褥期过后,还要继续加强营养。母亲本身的机体恢复以后,还要喂哺婴儿,母亲乳汁的质量完全依赖其体内储备和从外界摄入的营养素。母亲分泌乳汁的能力,可随婴儿体重的增长及活动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7个月时为高峰,到9个月时开始逐渐下降。母亲泌乳量一般每日500~1000毫升,每产生100毫升乳汁,须摄入约85千卡热量。每100毫升的母乳中含蛋白质1~2克,钙34毫克。维生素具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也是婴儿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因此,产后营养供给不足,势必影响母子健康。产后营养不是短期内重视,一个月内突出可得的,而要在妊娠期奠定基础,在产后继续按需供给直至断乳。 (1)龙眼鸡蛋汤 【组成】龙眼肉50克,鸡蛋1只。 【功效】益气血,养心脾,适用于产后调养。 【用法用量】将龙眼肉洗净,用清水煮15分钟后打入鸡蛋。饮汤食龙眼肉和蛋花。 【注意事项】食欲不佳者、舌苔厚腻者慎用。 (2)太子参猪肉羹 【组成】猪肉500克,太子参30克,何首乌15克,龙眼肉20克,葱白、姜、料酒、盐、味精适量。 【功效】滋阴养血,解毒利湿。 【用法用量】瘦猪肉洗净切丁,3味中药用纱布包扎好,与调料一同放锅内加清水。先在旺火上烧沸,改用微火偎2~3小时。猪肉煮至熟烂时,捞出药物等,便可佐餐食用,分2~3顿食用。 【注意事项】瘦猪肉应取新鲜的。 (3)翡翠白玉
【组成】丝瓜200克,虾仁50克,黄酒、精盐、干淀粉、素油、味精适 量。 【功效】清热利肠,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 【用法用量】丝瓜去皮、切成段后,再切成条,洗净,沥水。虾仁洗净,用洁布吸干水分,加黄酒、盐、干淀粉和上劲。锅上旺火,加素油熬熟后,倒入丝瓜煸炒。出水后加入精盐,舀入半勺清汤烩一烩,用味精调味,用湿淀粉勾稀荧,起锅装盘。锅洗净、抹干,舀入素油,烧至六成油温时,倒入虾仁。变色后捞起,沥油,洒在丝瓜上即成。 【注意事项】素油不宜放入太多。 (4)蒸鳝鱼猪肉 【组成】黄鳝250克,猪肉100克,葱、盐、姜、黄酒、酱油各适量。 【功效】补中益血。 【用法用量】鳝鱼宰杀后除去内脏,洗净,切成片。猪肉洗净,切成片。鳝鱼片、猪肉片放入碗内,加酱油、盐、葱、姜拌匀,将鳝鱼碗上笼用武火蒸至熟透即成。 【注意事项】猪肉必须新鲜。 (5)益母草汤 【组成】益母草30克,红糖适量。 【功效】活血养血,化瘀生新,适用恶露不绝者。 【用法用量】先将益母草水煎取汁,再加红糖,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上法取用益母草冲剂服用同效。 (6)章鱼炖猪爪 【组成】章鱼(于品)200克,猪脚爪2只,葱、姜、盐、味精、黄酒各适量。 【功效】益气血,填肾精,健腰脚。 【用法用量】章鱼用温水(60℃)浸泡4小时,切成1寸长、6分宽的块。脚爪除去毛桩、洗净,一剖两爿。猪脚爪、章鱼、葱、姜、黄酒、盐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熟烂,再加味精搅匀而成。 【注意事项】有荨麻疹病史者忌用章鱼。 (7)鸡汁粥 【组成】母鸡汤1000克,粳米50克,盐、味精、葱、姜适量。 【功效】滋补气血,安养五脏。 【用法用量】粳米淘洗干净。粳米、鸡汤(撇去表面浮油)放入锅内,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熟即成。每日早、晚2次,作点心食用。 【注意事项】盐不宜放太多。 (8)当归生姜羊肉汤 【组成】当归15克,生姜15克,羊肉100~200克。 【功效】补血通络,散寒开胃。 【用法用量】羊肉洗净,将羊肉、生姜、当归切片,3味共煮汤。待羊肉熟烂以后,取汤服用,食肉。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腹泻、食欲不振者少用。 (9)羊脂蜜膏 【组成】生地60克,生姜汁50毫升,羊脂100克,蜂蜜200克。
【功效】养阴生津,补中润燥。 【用法用量】生地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浓汁3次,合并,以小火煎煮浓缩至稠粘如膏时,加生姜汁、羊脂和蜂蜜。至沸停火,待冷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汤匙。 【注意事项】腹泻者忌用。 (10)猪蹄葱白煮豆腐 【组成】猪蹄1只,葱白15克,豆腐90克,黄酒50毫升。 【功效】补气通阳,适宜于产后虚弱者。 【用法用量】将猪蹄切成8块,与葱白、豆腐同放入砂锅,加清水1碗半,用文火煮成1碗。再倒入黄酒和适量酱油即可吃。每日1次,一般用5~7次后见效。 【注意事项】食欲不佳者慎用。 (11)豆浆炖海带 【组成】豆浆1000毫升,海带150克。 【功效】补益下乳。 【用法用量】将海带用温水浸泡24小时以上,洗净。海带和豆浆共炖,待海带炖烂后淡吃,连服5~6天。 (12)枇杷叶糯米粽 【组成】糯米适量,新鲜枇杷叶若干。 【功效】补中益气,暖脾和胃,止汗。 【用法用量】糯米清水泡一夜,新鲜枇杷叶去毛洗净水浸软,用以包棕。 蒸熟食,每日1次,每次100~150克,连服3~4日。 【注意事项】食欲不振者忌用。 (13)糯米酒鸡 【组成】糯米酒、鸡肉适量,红枣(去核),生姜若干片。 【功效】健肝脾益气血,适用于产后或体弱者。 【用法用量】将以上几味共蒸,鸡肉熟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糯米酒加鸡蛋功效同上。将糯米酒煮沸后,加入打好的鸡蛋,食用。有咳嗽发热、痰黄粘者忌用。 (14)攒鸡儿 【组成】肥鸡1只,葱、姜、盐、小椒末、醋各适量,干面条100克。 【功效】补中益气。 【围法用量】将鸡宰杀后,除毛桩、内脏、洗净。将鸡放入锅内,加葱、姜、盐、醋、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鸡熟。捞出鸡,鸡肉切成鸡丝。鸡汤用武火烧沸后,放面条煮熟,捞入碗内,将鸡丝放在面条上即成。 【注意事项】面条可先在开水中过汤后,再放入鸡汤内煮。

电话:
微信:

标签: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