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在线

儿科常见病症的食疗


(一)概说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特别是实行了计划生育以后,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那么一个小宝贝,谁都希望自己的小宝贝健康强壮,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对孩子的宠爱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对于饮食方面,只怕孩子不肯吃,否则,哪怕是父母自己勒紧肚带,也得给孩子开小灶。更有条件较好,经济较宽裕的家庭,除了常年鸡鸭鱼肉不断,鳗鳖蟹虾常吃以外,还给孩子买各式各样的点心,整天零食不停嘴,恨不得一天塞成一个胖子。如孩子不想吃,哪怕作为任务,也要往孩子多塞点。却不知这种做法,恰恰适得其反,反而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儿童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偶尔生病自然也在所难免。因此,作为一个家长,懂得一点儿童的生理病理知识,不但非常需要,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疾病成年人照样要生,但却要把儿科病另列出来的原因。 小儿从生命开始直到长大为成人,整个阶段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所以不论在生理生化、营养代谢、免疫(抗病力)、病理等方面或在疾病发生、发展、症状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均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不同年龄的小儿也不尽相同。今就有关方面的特点简述如下。 1.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即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膀胱、三焦、大肠、小肠)。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是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等。小儿时期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外观上不断发生变化,如体重、身长(高)的增长、囱门(也叫囟脑门儿,即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在头顶的前部中央)的闭合,以及出牙换牙等等,但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相对的不足,我国历代医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如《诸病源候论》说:“小儿脏腑之气软弱”;《小儿药证直诀》说:“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病源方论》说:“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脑髓、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皆未坚固”等。《温病条辨》则更进一步认为小儿时的机体柔嫩、气血未足、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是“稚阴稚阳”的表现,小儿生长发育的过程是阴长而阳充的过程。这里的“阴”,一般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由于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所以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全的,免疫力(防御、抗病能力)自然也较差。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生理的另一个特点,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和上述的特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各方面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古代医家把小儿的这种生理现象称为“纯阳”,指的是小儿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就好像旭日的初升,草木的刚刚萌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正因为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所以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就比成人相对地要大。 2.年龄分期及特点 小儿经常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之中,其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
已于上节简略叙述。在这一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他们的生理、病理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因而一般又把小儿的年龄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幼童期(学龄前期)、儿童期(学龄期)以及少年期(青春期,或称为中学学龄期)等阶段。但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各期之间并不能分出严格的界限,而且相互之间也有密切联系。由于本篇主要在于介绍小儿常见病症的食疗,而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孩子尚未出生;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除了母乳或代用品(牛奶、羊奶、奶粉等)外不可能吃其他食物;婴儿期(又称乳儿期,从出生后28天到一周岁)前半阶段主要以母乳或代用品为主,后半阶段开始喂养其他食物并过渡到断奶,虽由于这时期的生长发育很迅速,需要摄入的营养物质特别高,但与外界接触较少,主要还是食养的范围;而少年期(青春期,指女孩从11~12岁至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的饮食习惯已与成人非常接近,所以在此均不作介绍。仅就幼儿期至儿童期的生长发育情况简述于下。 (1)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为幼儿期。这时期的体格增长较前(婴儿期)缓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乳牙逐渐出齐,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要注意及时断奶及断奶后的合理喂养,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否则容易导致吐泻、疳症(俗称疳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由于活动范围渐广,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尚不足,故应防止跌仆、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多,而自身免疫力仍低,传染病发病率增高,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2)幼童期:又称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7周岁为幼童期。这个时期由体格的迅速发展转到智能发育的迅速发展。求知欲强、好奇,爱问为什么,喜模仿,知识面迅速扩大。能做较复杂的动作,学会照顾自己,如穿衣、吃饭、洗漱等。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会讲故事、唱儿歌、跳舞蹈等。此期抗病能力较前增强,但因接触面广,仍可发生传染病,但肺、脾二脏的发病率降低。因喜模仿而又无经验故发生意外事故也多。保健时应注意这些特点,继续做好预防工作。 (3)儿童期:从7周岁到12周岁为儿童,亦称为学龄期。此时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包括大脑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或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更为成熟,抑制、理解、综合、分析能力、体力活动均有进一步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因此家庭应配合学校加强教育,使他们打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这个时期发病率较前为低,疾病的种类及表现基本接近成人。水肿(急性肾炎)、哮喘等病较多见,应注意矫治慢性病灶,并预防近视和龋齿,端正坐、立、行姿势以及保证营养、劳逸结合等。 3.病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年龄分期已简略介绍如上。其病理特点,也可以把它概括为两个方面: (1)发病容易,变化迅速:《医学三字经》曾说:“稚阳体,邪易干”(容易侵犯)。《温病条辨》也指出:“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说明小儿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因此不仅发病容易,而且变化迅速,年龄越小则更为突出。 由于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寒暖不能自己调理,所以一经气候的变化,外来病邪(细菌病毒等)的侵袭,就容易使肺系(呼吸系统)受到感染,
发生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病证。由于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人更为迫切,但运化功能又未健全成熟,饮食又不知道自我控制,所以常易为饮食所伤,而出现积滞、呕吐、泄泻等消化紊乱的病证,如吸收消化不好,又极易造成营养缺乏。现在的小儿营养不良,绝大部分并不是吃下去的营养物质太少,而是消化吸收不好所引起。 小儿在得病之后,常起病急,来势凶,容易发生多种变化。《小儿药证直诀》指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高度地概括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如婴幼儿腹泄,原为外感或伤食的实证,但常易迅速出现液脱伤阴甚至阴竭阳脱的危候。又如风寒外束的寒症,可郁而化热,热极动风,而出现高热抽搐等热症。且由于缺乏免疫力,调节和适应能力也差,所以在患病过程中常易发生兼症(并发症),使病情变得错综复杂。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患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虽然有起病较急、变化多而迅速、容易恶化的一面,但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脏气清灵,反应敏捷,各脏器组织修复能力较强,所以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好转和恢复也较成人快,后遗症也比成年人要少。哪怕是出现危重证候,只要分秒必争,积极抢救,预后也往往是比较好的。明朝的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可说是对小儿患病的生理、病理及治疗上的特点的总概括。 4.生理常数 生理常数是健康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总结,是用来衡量小儿健康状况的标准。凡是在这个范围的或是达到这个标准的,都可能是健康小儿;反之,则显示可能有某种疾患影响小儿的发育。但必须根据个体及家族特点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有些生理常数往往要求专业人员了解,所以不一一在此列举,仅将小儿身长及体重的计算方法附录于下: (1)体重:根据体重可以推测小儿的营养状态。测体重很好在清晨空腹排尿之后。具体计算公式为: 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67~12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6+(月龄-6)×0.5 2岁时:体重(kg)=出生体重(kg)×4 2岁以后:体重(kg)=(年龄-2)×2+12=年龄×2+8 12岁以后(少年期)为青春发育阶段,体重增长较快,不能按上式推算。女孩在14岁左右、男孩在16岁左右时体重逐渐接近成人。且在体重增长过程中,男、女孩之间情况不一致(10岁以前男重女轻,12~14岁时女孩超过男孩,14~16岁时男孩又超过女孩),同年龄的小儿体重增长个体差异也较大,因此波动在一定范围之内(约±10%)亦属正常。 (2)身长: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3岁以上采取站立位测量时,要求足跟、臀、两肩部及枕后同时紧靠立柱。具体计算公式为: 1~6月:身长=出生身长(cm)+月龄×2.57~12月:身长=出生身长(cm)+月龄×2.5+(月龄-6)×1.5 1~2周岁:身长=周岁身长(cm)+(月龄-12)×0.8 2周岁以后:身长(cm)=(年龄-2)×5+85=年龄×5+75 5.保健重点及措施
由于小儿各年龄期的生理特点不同,所以保健的原则、重点及措施也不同。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保健,一般均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所以在此不作介绍,仅将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幼童期)、学龄期及青春期(儿童期与少年期)分别简述如下。 (1)婴幼儿保健:这一时期发病率与死亡率虽比新生儿期下降,但仍较高,常发生营养消化混乱、肺炎等疾病以及小儿传染病。保健重点应在:①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和断奶,并合理安排好断奶后的饮食;②每1~3个月一次到儿保门诊定期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及早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和矫治;③按时进行预防接种:④合理安排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幼童期保健:此时小儿饮食逐渐过渡到成人饭菜,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智力发展极快,仍易得传染病。保健重点为:①注意教养,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讲卫生、讲礼貌、爱劳动的道德品质,通过游戏,扩大知识面,促进智力发展;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③定期体格检查,每年1~2次,发现疾病进行防治和缺点矫治(龋齿、肠道寄生虫病等);④预防传染病,注意预防意外(烫伤、外伤、中毒等)。 (3)儿童及少年期保健:这一时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保健重点为:①继续注意保证营养,加强体育锻炼;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③注意合适的起居,适合年龄的课桌、椅,正确的坐、立、行和阅读姿势,预防近视眼、龋齿和肠寄生虫病;④对青春期少年进行正确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教育,重视青春期卫生。 (4)具体措施: ①居室应阳光充足,定时通风,保证空气新鲜。床垫铺设要软硬合宜,以免过软影响小儿脊柱的正常发育。 ②衣着以清洁、轻柔、大小适中、容易穿脱为宜。穿衣不可过多。③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每天所需时间约为:半岁前15~20小时;1岁 15~16小时;2~3岁12~14小时;4~6岁11~12小时;7岁以上9~10小时。训练定时及有规律的睡眠习惯,避免口含乳头或吮手指、摇床、边拍边睡或抱着睡。 ④注意定时洗澡和保持衣服、被褥和用具的清洁。幼儿应培养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以及睡前洗脸洗脚的习惯。3岁后逐渐锻炼自理生活能力。 ⑤注意饮食卫生,定时进食,食时不玩耍,从小养成不吃零食、不挑食、不撒饭菜等良好习惯。不要让小儿吃得太饱,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以致生病。如小儿食欲不好应查找原因,不强迫小儿进食。 ⑥采取安全措施注意防止意外。如电门、尖锐器皿、药物、煤火等易引起意外事故者都应设置于小儿手不能触到的地方。睡床很好设有栏杆,避免跌伤。 ⑦婴儿应尽量做到母乳喂养,因母乳的营养成份是其他任何代用品所不能相比的。但由于小儿生长发育极快,至6个月后应添加其他食物如菜汤、蛋汤、精肉蛋花、米糊、薄粥等以补充母乳的不足,并逐渐增加喂食品种和数量、减少母乳喂食次数,至12个月时即可断奶,并使小儿有一个由母乳到食物的渐变适应过程。幼儿时应注意一方面保证营养,一方面粗、细粮搭配和荤素菜的搭配,以及多吃新鲜蔬菜。 ⑧注意随年龄增进而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锻炼。如日光浴、水浴、体操、
球类等,以增强抗病力和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⑨通过游戏和作业劳动如开门、取衣服以致一些工艺操作如画图、剪纸等进行互相合作、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儿童期则主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以使孩子不但拥有健康的体质,也同时拥有健康的思想精神。 综上所述,就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生理常数、保健重点及措施等进行了简略的介绍。儿科常见疾病的食疗,其不同于成人之处,主要就是应考虑小儿的生理需求以及消化系统适应能力,进行恰当的搭配,使治疗与调养齐头并进,并特别注意制作(烹调)的方法,使之成为爽口的美味,以期更适合儿童的口味。现将儿科常见疾病的食疗方分病种介绍于后,以供选用。 由于小儿患病年龄各不相同,体质强弱也有差别,所以这里所介绍的用量,只能是儿童的常用量(如是乳剂,则自然属于婴幼儿量,不在此例),在选用时,应根据各自孩子的年龄和体质,适当减轻份量或分多次服用,特此说明。

电话:
微信:

标签:

上一篇:固齿的食养

下一篇:小儿感冒的食疗

网站首页
联系电话
复制微信号